古代没有电,人们是怎么工作生活的

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3303318890248&wfr=spider&for=pc

现代社会,电力已经融入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生产机器的运转到交通工具的运行,电力设备带来的高效、便捷影响着每一个现代人类。虽然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已经观察到雷电等自然现象,但是直到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才作为一种能源动力被广泛应用。

那么在电力被发明和应用前,人们都是怎样解决动力问题的呢?其实,聪明的古人还有三种替代电力的动力来源。

畜力

第一种是畜力,也就是牲畜动力,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人们使用牲畜提升劳动效率的记载。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人们对畜力的使用分类也越来越明确。

生产方面,人们发现牛的力气大而且耐久力强,用来耕田最为合适;驴和骡子体型小,行动灵活,于是用来拉磨;骆驼耐寒耐渴,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运输货物最佳。

生活方面,马的爆发力强,耐力也不错,用来骑乘或者拉车较为适用。

在河南安阳的商代古墓中,考古人员曾经发现了由四匹马驾驶的战车的遗迹,这说明在很早之前,人们已经将畜力运用于军事活动中。

另外,在别的国家还有使用狗或者鹿作为动力源的情形,比如我们熟悉的爱斯基摩人利用阿拉斯加犬拉动雪橇前行,北欧人民使用驯鹿拉车等等。

畜力的使用简单直接,单纯利用这些动物的力量和耐力即可,配合简易的生产、生活工具,效率远超人力。

水力

第二种是水力,通过借用水流带来的动力驱动器械,古时候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

最常用的就是水车,根据史料记载,大约在东汉时期便已经出现水车,古装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中也能经常见到。

这种机械一般一端是动力生成装置,装有像摩天轮一样的水斗和刮板,利用水流的冲击转动和蓄水,另一端则是动力运用装置,根据不同用途有不同的器械。有的用于磨坊,水车的一端便连接石碾子;有的用于织布机,水车便连上纺车;还有的是为了农田灌溉,那么水车的水斗就直接通向水渠或者水槽,河水或者溪水便连绵不断地流向农田。

据《后汉书》记载,水车最初叫翻车,或者龙骨水车,是由东汉汉灵帝时期的宦官毕岚发明,用来运取河中之水浇洒路面,防止扬尘,后经三国时期马钧改进,可将低处的水引向高处,用于农田灌溉之用。

发展到明朝,甚至出现了一种三用的水车,第一节用来拉磨,将小麦磨成粉或者豆类磨成浆,再利用传动装置将动力继续延伸,第二节用来舂米,也就是将谷物去壳,最后第三节还能把继续流动的水引向农田,完成灌溉,真算得上是物尽其用。

由于水车机械安装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极低,中国的部分山村地区,至今仍在使用水车作为引水的工具。

水力从古至今都是极其重要的动力来源,除开水车这样的简易机械,就算是21世纪的今天,人们仍然大量修建大坝,制造水位差,再通过水电站将水力转化为电力,完成能源效率的提升。

风力

最后一种便是风力,这是一种对于地形、气候有一定要求的能源动力。

大家比较熟悉的风力装置便是风车。汉代史游《急就篇》有“碓石岂扇颓舂簸扬”说,这里的“扇”指的就是风车。在荷兰,风车磨坊更是其国家的代表性建筑。

类似于水车,风车的主要机械结构也是摩天轮状的,不过将厚重的水斗改成了轻巧的扇叶,同样通过转动获取动力。人们把需要驱动的机械连接至风车中央的轴承,将各个方向的风力转化成风车的转动力,再通过传动装置将动力输送至生产器具,完成工作。

另外,古代人民探索江河湖海时,船的动力就一直依靠风力,直到现在风力帆船仍然有它的一席之地。

帆船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船帆,而船的规模和档次主要就看一艘船上帆数。一般的船都是单桅杆单帆或者双杆双帆,而在我国明朝时期,三保太监郑和六下西洋时的船达到惊人的十二帆,为古代帆船豪华级别的顶峰。

不仅如此,古代人民对于风力的掌控能力更是灵活多变。根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就出现了一种帆船辅助工具——风轮。这种风轮能根据风向改变船帆的方向,顺风时控制船帆与风向垂直以获取最大风力,逆风时又能将船帆倾斜,保持和风向平行以减少阻力,可谓十分的高端。

陆柒说

不管是畜力、水力还是风力,反思人力的不足,寻求更加经济高效的动力来源一直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持续思考的问题。

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经过反复实验和总结,一步步发现和发明出替代落后人力的动力,再运用发明创造,制造出更高效率、更好精细度的机械设备,最终完成了生产生活质量极大的提升。

尽管古时候没有电,尽管畜力、水力和风力仍然不及现代电力的能效,但人类的发展不就是通过一点一滴的进步堆砌而成的吗?

古代人民勤于观察,善于利用,勇于创造的精神才是社会进步的最大动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691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