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的《玩转兴文》来到大坝
肥而不腻的大坝白肉
加上特制的辣椒蘸水
简直看得是吞口水
马上就想来一筷子
看了《玩转兴文》推介后
是不是立刻想去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不妨趁中秋节、国庆节去游玩一番
那么大坝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小编为你一一道来
大坝苗族乡是独具特色的川南古镇
集高装文化、苗族文化、传统民族文化
和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于一身
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大鲵之乡、喀斯特水乡
喀斯特水乡
在大坝苗族乡集市南,有一处溶洞,洞口高10米,宽15米,洞内产大鲵,细鲢,每逢春节(冬春交际)有近万尾幼鲵从洞内浮出,有“天然孵化场”之称。洞中伏流自远而出,绕市流入鲵源河,洞水冬暖夏凉,清莹洁净,沿岸柳阴花红,芳草鲜美。
小渔洞冬暖夏凉,小河水清澈见底,两边绿树成阴,河面修建了小桥、水车,空气新鲜,景色迷人。
古佛台海拔高度约米,但因其气势恢宏,山高险峻,素有“川南第一峰”的称谓,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它的鬼斧神工。如在冬日,山顶挂银,其景尤为壮观。
古佛台山人文古迹,尚存古佛台山北寨和古佛台山南寨,北寨溶洞可容五六百人,洞外青山绿水,悬崖深青,洞旁有飞流百丈的瀑布酷似水帘,现寨洞完整。
作为喀斯特水乡,相传为张三丰修炼养生之地的朝阳洞,也颇受游客青睐。朝阳洞按喀斯特地貌分为三层。一层为暗河,二层为三丰迷宫,三层为朝阳仙景。目前正在升级改造,还没有对外开放,期待...
大坝一线天位于沙坝村沙沟子,是属于地文景观大类地表形态亚类的沟壑状地景,是地球通过几亿年风化侵蚀出的一条自然断裂谷。冬暖夏凉,涵盖了石林、瀑布、道洞等特色,是一个休闲避暑、度假的好地方。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大坝高装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多年的历史,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是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它集川剧、舞蹈、杂技、音乐、美术、宗教、纸扎和各民族文化等为一体。
借助“假足”、“掩头”等道具,以古朴的装台、高高的装亭、绚丽多彩的服装、漂亮的演员、优秀的川剧脚本、奇特的造型、优美的舞姿、铿锵的锣鼓音乐,表现了大坝高装奇、险、雅、美的艺术特征。
大坝高装文化展厅位于大坝苗族乡朝阳村二组原四中学校内,展厅主要是介绍大坝高装的历史与演变、陈列大坝高装表演所需物品、体验大坝高装的文化等,通过文字介绍和实物展示让大家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坝高装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早在年就在这一方宁静的圣土逐渐盛行起来,大坝川剧玩友座唱俗称“打围鼓”。在这年的时光里,几经兴旺,几经衰败,几经易名,参与者们更是去多来少,至今健在的玩友艺人仅有十余人。大坝鲵源川剧团的创办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繁荣群众文艺、发挥较大的作用。
童谣文化
以亲子游、团体休闲游等形式,以风车为载体,融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坝高装的传统色彩与儿童展演、苗族特色歌舞及芦笙、大坝《鲵源童谣》文化进行专项打造的特色文化类现代节庆。
年大坝苗族乡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华童谣文化节”以后,为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让童谣文化节在鲵乡生根,让优秀传统文化永续传承,成立了兴文县《鲵源童谣》编委会。
“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无需音乐伴奏的童谣以其短小精巧,语言简练,内容浅显,思想淳朴,富涵音韵,贴近生活,《鲵源童谣》深得民众喜爱。
红色文化
年2月的农历新年初一那天,长征中的红一军团主力从古蔺经过叙永来到大坝,他们将指挥部设在今天的大坝小学校园里之后,便把没收土豪劣绅的粮食和财物分给贫苦农民,同大坝人民共度春节。
至今,大坝水乡的民房墙壁上,还清晰地保存着当年红军战士们书写的标语口号。大坝苗族乡柏杨坡纪念地位于沙坝村。
大坝美食
每时每刻,都有一道唤醒回忆的菜。在这里,除了人人知晓的大坝猪儿粑、肥而不腻的白肉,还有顺滑饱口的小鱼洞凉糕、营养丰富的大坝豆芽、鲜香味美的手工面、酱香四溢的农家红烧肉、百吃不腻的沙丁牛肉、火烤黄牛肉、色香味俱全的豆腐干。
▲农家红烧肉
▲大坝猪儿粑
▲沙丁牛肉
▲火烤牛肉
▲大坝手工面
▲大坝猕猴桃酒
▲小鱼洞凉糕
休闲大坝
风情苑位于大鱼洞沿河两侧,年评为四星级农家乐,是集休闲、餐饮、娱乐、住宿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目的地。
还有一个位于大坝大河河堤,清新幽雅,浓荫欲滴的农家院子小鲵园。四季蔬果环园,风景秀丽,享受慢节奏乡村生活带来的轻松和愉快。
不得不说
去大坝一趟也太巴适了
好吃好玩一应俱全
还不赶快约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