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技术是电视行业发展的基石,是驱动智能电视变革的动力之一。在数十年前,普通家庭以拥有一台黑白电视为荣,那时候简简单单的黑白画面就足以令人感觉到满足;但时至今日,无论是高涨的品质消费也好,还是厂商们在红海中寻找新的突破点,电视领域都在期待着下一个可以改变行业的技术。
目前来看,OLED、MiniLED以及MicroLED是最被寄予厚望的三种显示技术。OELD自发光技术自年首次被推出,至今已有13年时间,虽然具备色彩好、对比度高、厚度薄等特点,不过长时间使用烧屏以及频闪等问题,却一直未能成为主流,只是在高端产品上通过更尖端的技术尽量规避缺点。
TCL年新品灵悉CHz运动防抖量子点MiniLED智慧屏社交电视机京东¥购买已下架MicroLED技术被认为是电视行业未来的风向标,LED灯珠单元小于50μm,能够实现每个像素单独驱动发光,亮度高、对比度高、低延迟、功耗低、寿命更长(不烧屏),有OLED的优点也规避了缺点。但MicroLED的技术仍然存在瓶颈,磊晶与芯片、巨量转移、全彩化、电源驱动四大难题仍然限制着MicroLED电视的量产,目前已经上市的MicroLED电视寥寥无几,售价高昂并非我们普遍认知的“消费级”产品。
而MiniLED则是目前的最优解。一般的侧入式背光LED电视可能只有数十颗灯珠,即便部分品牌将背光控制的技术主打为“百级控光”,但与MiniLED成千上万颗μm大小的灯珠比起来仍然略显不足。MiniLED同样具备良好的色域、对比度表现,并且技术已然成熟。
TCL自年开始加大对MiniLED领域的布局力度,并且于年推出全球首款MiniLED电视TCLX10QLED8KTV,是首家实现MiniLEDTV量产的企业,其后一直引领MiniLED背光技术的发展。TCL方面表示,将在年推出4个MiniLED系列电视,为MiniLED电视的普及添砖加瓦。
现在,我们看到了TCL豪情壮志初步的兑现:TCL75C12。这款75英寸的量子点MiniQLED智屏表现如何,我们将带你一探究竟。
外观:延续经典,低调和内涵共存
其实在C12上,我们能够发现它与X10存在的一些共性,比如相似的配色、相近的边框处理,以至于连正面屏幕的圆角全面屏设计都完全一致。但同时它们也有一定的区别,比如C12没有分体式音响,但在背后却加入了一项“黑科技”,这里我们先卖个关子,稍后揭晓。
来看C12的正面,75英寸的巨幕放在观看距离仅为3m左右的客厅中,视觉震撼力与55英寸电视相比呈现出指数上涨,你甚至不用前倾身体就能看清过去电视画面上看不出来的细节。4K分辨率在多年以前还被成为“智商税”,而如今在越来越多的4K资源支撑下,它已经成为了“必要”。
它没有采用与X10类似的分体式设计,音响开孔朝下位于机身底部,给正面留下了更多的显示面积。底部边框比部分一体设计的电视更窄,在底座和机身之间还用纹理细致的布料进行了包裹,黑、灰、银三种色调之间却并未出现冲突,反而有一种和谐的美感。底座采用了较为轻薄但质地坚硬的合金材质,并且带有拱桥状的突起,可避免电视底部与电视柜出现摩擦。
在底部边框上的“TCL”Logo有一处小设计,但却非常贴心。字母C形成的圆形中有一颗光线传感器,如果不细看根本就难以发现。这颗传感器的作用主要是用以感知环境光强弱变化,并以此调节电视的显示亮度:在外部环境光强烈的情况下,它会增强亮度以提升显示效果,避免在强光下无法看清电视画面;而在黑暗环境中则能降低亮度,避免高亮画面刺激人眼。
边框部分与X10类似,C12采用的是合金边框,通过CNC切割和拉丝工艺将电视的高级感进一步增强。不过,C12的边框除了两侧之外,中线部分也用CNC工艺打造了一条高亮的金属凹槽,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前后双层拼接的边框,但实际上是一体设计,给电视增添了更多的辨识度。右侧边框还有一个上书“PremiumMiniLED”的金属小标签,看着颇有点高端定制的feel。
视线来到机身背部,最吸引人的是从底部延伸出来的遮罩部分。这里面有顶部“TCLSMARTCAMERA”的部分模组,同时也有安桥无源低音炮。整机的音响系统采用15W*2+20W总共50W的设计,但是上限却可以高到W。功率对于音响系统的作用,就如同战争武器一般:“口径即是正义。”
顶部背板两侧采用了镜面设计,如果单从图片里来观察,甚至会给人一种“屏幕不见了”的错觉。同时我们还注意到,机身背部设计了非常多的散热开孔,对于LED灯珠以千、万计算的MiniLED电视来说,更好的散热是保障电视画面稳定输出的前提之一。
从外观上来看,TCLC12的工艺设计迎合了高端用户群体的需求,合金底座+多重工艺金属边框的运用,在简约的风格之上也增添了一份科技感,细节质感非常到位,即便不播放电视节目它也是一款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画质:QLED+MiniLED铸就超一流水准
人的一生中所获取的信息大部分是通过眼睛,我们也有非常多关于眼睛的成语/俗语,比如“眼见为实”。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让眼睛觉得舒服是每个人的追求,显示技术的进步便是为了让眼睛舒服。
TCLC12是一款同时采用了MiniLED以及QLED量子点技术的产品,前者我们此前已经简单减少过了,其目的是为了增强电视的背光控制,从而提升画面的对比度。而QLED则是通过量子点提升关键图像质量的技术,纳米级大小的球形量子点材料在电压作用下自然发光,与OLED有些类似,有显色好、高亮度等优点。运用双重技术的TCLC12,能在显示效果上达到哪一步呢?
按照电视领域的常见的BT.色域标准,大部分电视都是“高色域”,而且单纯的数值也难以言说电视的好坏,所以下面直接通过电视屏拍来展示效果。用4K电视测试图之前,关闭环境光感应,其它设置均保持默认。
色彩表现测试图显示,左上角的HSB色彩系统色块图相邻颜色没有出现并阶,改变角度观察也无明显变化,色彩还原较为精准。辅助左下角的R、G、B、Y、C、M的6个区域的颜色均接近完整的三角形,证明电视在色彩表现力的比较准确。
亮、暗部的影调层次是图像显示效果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也就是对比度的具象化表现之一。在下图中,因为屏拍会涉及到光线问题影响最终成片,看上去暗部的细节几乎没有。但实际上,用肉眼观看的时候无论是亮部还是暗部,无论是64级灰阶测试还是32级灰阶测试,我们都能清楚辨明每一色块,看清楚右侧球形的渐变过渡。
MiniLED的优势是分区控光可以接近“像素级”,也就是同时显示白色和黑色的时候,黑色可以“不漏光”。打开一张黑白对半分的测试图片,黑、白位相交部分没有出现控光不到位的问题。
随后我们在基本设置中选择标准图效、开启环境光感应(自动调节亮度),高级设置开启“色彩增强”,其它保持默认。色彩增强前后效果对比如下,正常使用也建议开启,用大量的4K图片展示画面效果。
下面这个六色风车展现了电视的色彩张力,颜色由浅至深,将风车在强光照射下出现的色彩变化强弱有序地表现了出来。
这张图片或多或少也能展现MiniLED的控光能力,注意人偶的背光处几乎是纯黑色,与能接收到光线的内侧相比,黑色显得是如此纯粹。如果说前面的测试图左右划分过于规整,想必这张图足以佐证结果。
赛车在漂移过弯的过程中,车体上有亮度较高的光线,而轮胎和右侧山体则处于阴影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轮胎、车辆阴影和车身表面的高亮形成了鲜明对比。
色彩上的优势在风景、花卉等场景中会有更突出的表现,精准、浓郁,但却不会糊成一团,
艳丽的色彩表现与色彩增强效果也密不可分,按照此前展示的效果,如果关闭色彩增强画面普遍会偏暗,并且在弱光环境的部分会失去部分光泽,观感会有所下降。
如果是亮度固定的电视,光线由弱到强的转变会让电视画面难以看清。但在C12上,因为环境光线传感器的存在,画面亮度自动提升以保障观看效果。下图屏幕左侧的反光问题是电视表面的保护玻璃的自然反光,正面看就没有这个问题。
对于TCLC12这样一款高端电视来说,该有的一些功能它都有,比如高中低关闭四档调节的运动补偿模式,还有根据画面智能调节的画质引擎等等,当然也有最接近人眼效果的“HDR”。
HDR几乎是高端电视必带的功能,优势是能够保留HDR资源中、大光比环境下更多的细节。看下面一组HDR、非HDR对比。虽然非HDR画面直接能看到火堆画面的暗部,但画面整体亮度直接提高,难以说还原;而在HDR画面中,明暗效果仍然与肉眼观察到的一样,暗部的细节也可以分辨。和此前一样,因为屏拍光线的问题,HDR画面在相机锁定曝光等参数的情况下,所以屏拍画面细节不如肉眼看到的直接,效果差异可以参考背景颜色。
MEMC动态补偿虽然不少电视都有,但效果却不尽相同,原因在于不少电视产品会提升MEMC开启后的画面抖动,以此来降低halo。但从TCL12开启到MEMC最高档的效果来看,画面抖动和晕轮基本没有。
我们还是坚持那句话,任何数据都不如肉眼看到的效果来得直接,屏拍电视确实有一定的画面效果衰减,但也足够带来视觉冲击。
音质:无源低音炮加持,澎湃音浪撩心弦
“音浪太强,不晃会被撞到地上”。
听到TCLC12的第一耳朵,第一时间就想起了黄立行《音浪》里的这句歌词。在空间有限、并且是半开放式的客厅里,其实想要营造出环绕的、立体的声浪来并不容易,尤其是很多电视在低频上的做法就是一味地增大声强,听起来完全没有层次感,也没有低频鼓点桥在心脏上的那种共鸣感。得益于高功率、超长冲程的低音炮的加入,TCLC12在低频上的表现得以进一步加强。
按照惯例,还是先播放一首经典的听音歌曲《渡口》,听听它的低频和人声表现。在前奏部分,低频下潜足够深,但回弹却很迅速,氛围感很强,前奏的几次鼓点给人的听感十分震撼;蔡琴人声醇厚的特点C12也表现了出来,人声显得比较饱满,位置不算特别靠前,但也不会靠后,正好在个人比较舒服的位置。
高频部分用了《PablodeSarasate-Zigeunerweisenop.20》这首经典曲目,作为小提琴名曲,这首曲子的泛音表现对部分专业设备而言都是比较严苛的标展,对功率不算大的电视音响系统来说更是“地狱级”难度。不过,TCLC12虽然没有特别出彩的表现,但仍然做到了基本的两点:不破音、不刺耳。
再用《加州旅馆》现场版稍微听了一下电视的声场表现,1分20秒音乐、掌声、欢呼声同时响起来的时候,电视展现出了比较大的空间感,鼓声位置可以听出来是稍微靠后一些的。当然因为不是耳机,所以要精准听到鼓声的具体位置还是难了一点。
大部分电视自带的音响系统一般都是长于中频,因为电视节目的人声大部分都属于这个范畴。低频根据各家技术的特点有好有坏,至少在TCLC12这里实际的听感是比较不错的,在自带的音响系统中属于一流水准。
功能:智能、社交,它就是客厅的未来
中国人“很奇怪”,做什么都喜欢“大”。
《说文解字》里将“美”注解成“羊大为美”;现代人买电视喜欢大的,过去的55英寸算得上是大屏电视,到如今65英寸电视都只能算是“大屏入门”。房子大了可能买不起,大客厅一定要大,在传统家庭社会里,客厅就是所有娱乐、社交的核心场所。
和20年前的客厅娱乐不同,在AIoT的大环境下,当然也有现代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紧密性降低的原因在内,电视被赋予的更多的职责,我们所熟知的娱乐、社交方式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TCLC12上,电视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和发展趋势你都能看到。
TCL在社交电视领域入局较早,相较于更普遍的升降模组设计,TCL似乎更青睐分体式设计一些,在C12上继续沿用了分体式摄像头。这颗摄像头只有在启用功能的情况下会被自动开启,只是用蛮力是无法拨开物理挡片的。
从功能上来看,C12提供了单人视频通话以及多人会议两种功能,最多支持6人同时在线视频聊天,当C12被应用在办公场景时,6路视频通话将会支持上班族快速完成一场高质量的视频会议。
通话质量默认为p,并且可以跟随视频画面中心的人物移动,以保持通话主体时刻保持在画面中心。
此外,它也能拍摄全家福,对比手机和需要专人拍摄的单反来说,无疑是方便许多。
而AI健身功能在当下也是备受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