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1日,北平《文学季刊》第3期上发表署名“唐佚”的《〈看图识字〉》的短文,这是鲁迅关于儿童读物的一篇重要文章。鲁迅到市上给孩子买来一本《看图识字》,发现这本儿童读物“先是那色彩就多么恶浊,但这且不管他。图画又多么死板,这且也不管他。出版处虽然是上海,然而奇怪,图上有蜡烛,有洋灯,却没有电灯;有朝靴,有三镶云头鞋,却没有皮鞋。跪着放枪的,一脚拖地;站着射箭的,两臂不平,他们将永远不能达到目的,更坏的是连钓竿,风车,布机之类,也和实物有些不同”。他很不满意,于是对儿童读物提出了直率尖锐的批评。在这篇短文里,鲁迅指出了《看图识字》这样的儿童读物编辑出版非常不严肃,插图不美观,也缺乏生活常识,而且忽视了“小学生”“小朋友”这样的读者对象,甚至,有些儿童读物连文字也不符合要求。
这使人联想到近几年媒体和读者对一些畅销儿童读物,甚至是一些小学教材和新出版的童书的批评。他们之所以表达不满,主要原因是这些读物存在四个突出的问题:一是一些童书和儿童报刊上的文字不适合儿童阅读,甚至有的把过于成人化的内容写进了作品。二是不少童书和儿童报刊插图不精美,有些插图甚至粗制滥造,缺乏美感,更谈不上对儿童进行美育。比如,有的童书配图里的儿童形象,毫无生机活力,甚至丑化儿童形象,对儿童动作和行为的描绘也显得粗俗、低俗,完全把成人的那些缺点画在了儿童身上,有故意丑化儿童的倾向。三是有些儿童报刊的插图,是对日本漫画的任意模仿,使得画面与文字风格不相符合,也难以显示儿童报刊的纯正的趣味和品位。四是有些童书插图重复比较严重,有的插图画家给这套书的画,然后又稍加改动,就给了另一个出版社使用,于是,同一个插图画家的作品,在两套,甚至三四套童书上同时出现。笔者曾遭遇过这样的事,应东北某出版社的约请,写了十个节日绘本故事,出版社请了一个插画工作室配图,正要付印时,责编发现网络书店里有一套童书的插图和给我的节日绘本故事配的画一模一样,无奈之下,只好终止印刷,同时也撤回和那个插画工作室的合作。但我这套绘本故事的出版就拖延了,对出版社来说,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还浪费了编辑不少时间。
这些问题的出现,无疑反映出有些插图画家和作者不太负责的创作态度,也说明童书出版和其他儿童读物编辑的素质有待提升。当然,这也引发了大家对童书出版质量监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