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家门口,顾光平抬眼就能看到远处山头上的“大风车”。在他的概念里没有“风力发电车”,和别人聊天时,他说的也是“大风车”。“大风车”第一次进入顾光平的眼帘,是在年。纳雍县锅圈岩乡大滥坝风力发电厂周啟刚摄54岁的顾光平家住毕节市纳雍县锅圈岩乡拥护村,没怎么出过远门,在他记忆里,“大风车”的最初雏形,就是少年时看到建在河里的木头水车。水车旁边通常都有面条加工厂,水的冲力带动水车转动,转动的水车又将力量传递到面条机上,省了人力。随着电力的广泛使用,顾光平已经多年没有见到水车了。年,被顾光平称为“大风车”的风力发电车在对面山头竖了起来,一下子激活了他关于水车的记忆。顾光平的弟弟在纳雍电厂上班,给他说过,发电用的是煤。当听到人们说“风车”也能发电时,他满脑子疑问:“这个能发电?”年10月,由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院纳雍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落地于纳雍县锅圈岩乡马场村大滥坝的第一台风力发电机组开始运营。顾光平站在家门口,盯着“大风车”高呼:“转了转了,开始转了!”伫立在大滥坝的“大风车”周啟刚摄年3月,大滥坝风力发电厂发出的电并入南网纳雍供电局维新变电站,大滥坝的风,变成维新、姑开、厍东关等乡镇的能源。顾光平家属于维新变电站供电,也就是说,自己用的电也有“大风车”的功劳。也就这一个月,顾光平成为了滥坝风力发电厂的一名安保人员,每天都听着“大风车”转动的飒飒声。同村和他一起到电厂上班的还有4人,他们共同见证了“大风车”的扎根,今后也要共同守护着“大风车”的安全。到发电厂当保安后,顾光平慢慢了解到,风力发电属于新能源。他不能完全解释什么叫新能源,但知道这个无污染,可再生。电厂工作人员查看风力发电运行情况周啟刚摄为何大滥坝安装“大风车”?大滥坝电厂厂长朱天计给出了答案:大滥坝海拔高,风力资源优越,开发价值高,“发同样数量的电,以风代煤,每年能够节约标准煤约6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7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0.万吨、烟尘排放1.46万吨、氮氧化合物排放约0.万吨。”目前,大滥坝风力发电厂共20座风力发电车,单机容量20兆瓦。20台风力发电机组年发电万度,等效满负荷年利用小时数小时,整个风电场累计工业产值万元。同时,它充实了纳雍电网电源的多样性,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用电质量。电厂建成后,从前只有羊肠小道的大滥坝通了产业路,成了旅游观光点。每到节假日,周边游客就上山一睹“大风车”容颜,还在下面搭起烧烤架,香味飘满山,山歌响满岗,好不快哉!这时,顾光平的职责范围也从厂内延伸到厂外,除了守护“大风车”,还要守护游客安全。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凯周恩宇编辑段岚茜 徐微微编审田旻佳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