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协委员南逸
哈萨克斯坦广袤的平原上,一排排“大风车”缓缓转动,带来清洁电能。投运这些“风车”的是中国民营企业寰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捷报传来,由寰泰能源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运营的新能源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13亿度,相当于为地球减排二氧化碳万吨。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作为一家深耕“一带一路”建设7年多的新能源企业,寰泰能源经过不懈的努力,已成为“一带一路”首倡地——哈萨克斯坦最大、最具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供应商之一。
上海市政协委员,寰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寰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南逸除了率领企业奋战海外市场,还以储能技术创新赋能国家“双碳”战略,为全球能源低碳转型贡献青春与力量。成为上海市政协委员后,他更深感使命在肩,积极履职尽责。“政协委员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我有义务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重点聚焦‘双碳’及‘走出去’领域,为国家及上海发展建言献策,不负期待。”
归国创业,投身绿色能源
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的南逸从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科学专业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国自主创业。带着对行业的深度思考,年,他创办寰泰能源,以新能源业务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做出了良好的示范和表率。
创业初期,南逸开启“空中飞人”模式,一年下来跑了26万千米,相当于绕地球近7圈。公司“走出去”的第一个项目落地哈萨克斯坦,他不畏严寒驻扎项目现场,带领团队昼夜施工,在哈萨克斯坦一待就是半年。
缺乏海外项目经验、当地语言不了解、行业规范也是第一次接触……面对挑战,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南逸一路摸索、一路学习,慢慢学会了抓住项目管理的“牛鼻子”:质量、安全、工期与成本,从电站设计、设备采购运输、分包商选择、施工过程控制等关键环节层层严格把关,极大提升了项目执行效率,保证了工程质量,树立了优质标杆。
南逸注重将中国先进的技术与经验带到项目所在地,帮助当地培养技术人才。“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拥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我就把这些都做成便于理解的图片带过去,让当地的队伍能迅速培养起来。”很快,南逸的刻苦与睿智,让他赢得了当地现场管理人员的尊重与信任,项目顺利完成。
年9月,哈萨克斯坦MWp光伏项目成功并网,成为当地单体最大的太阳能发电项目。“我们将努力成为中哈产能合作的促进者、友谊的增进者。”这是南逸在并网仪式上的致辞,而他也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年年初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公司海外项目执行面临不小的挑战。“唯有迎难而上。”公司哈方合作伙伴积极协调为中方人员申请赴哈额度、中方团队集思广益创新开启线上远程管理模式。经过中哈团队数月紧密协作,Kaskelen50MW光伏项目于年6月并网,成为当年中哈产能合作重点项目中首个落成项目。受疫情影响的还有Ybyrai风电项目、Abay风电项目……面对困难,寰泰能源团队在“掌门人”南逸的率领下,用智慧和汗水成就“中国速度”,为中哈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如今,寰泰能源在哈萨克斯坦并网运营的新能源项目达到6个,总规模MW,全部入选“中哈产能合作重点项目”,可满足约60万户当地居民的用电需求,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万吨。年11月,凭借度电成本优势和良好的国际市场口碑,公司在哈新中标4个总规模MW的风电项目。
“通过不断创新,企业在团队、融资、度电成本、风险管控等方面已形成显著的竞争优势,并逐渐锤炼出更加适应国际规则的企业运作机制。”南逸说,寰泰能源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