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南昌这个地方来了一群人,只为南

在安义县

有一个以生态闻名的小镇

这里有着被列入

江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宗山米粉

有着千亩翠冠梨生态种植基地

还有着年产万株绿化苗木花卉的生态苗木基地

它就是黄洲镇

9月20日,由南昌晚报联合南昌市诗歌学会共同举办的“诗歌下基层”活动组织我省10位知名诗人走进黄洲镇,从宗山垄手工米粉到香梨小镇的千亩梨园,再到万亩苗木培育基地。

黄洲之行让诗人们体验了一次

不一样的农业生态之旅

一起来看看诗人笔下的魅力黄洲镇——

宗山垄

邓涛

我们是一群内心有些苍老的人

从外地回来在一碗米粉里报到

像电击一样的情感

每根粉吃得哧溜作响神采飞扬

被米粉养大的人生也养大了乡愁

宗山垄米粉有乡愁的全部秘密

从宋朝延续下来的乡愁

盘绕在一只青花大碗里

一根根米粉似乎可以摆正生命的坐标

牵出老南昌人恢宏的家族谱系

米粉呵一个不改名号的地址

使我们的灵魂不会走散

圳溪荸荠

邓涛

一个小挖耙召唤着这些泥土里的失眠者

有一种甘冽的孤独

照亮了紫黑的情绪

一口咬下去

就咬到故乡的身体

我看见童年的奔跑

故乡还原成一个个荸荠

还原出高楼大厦下一方地理的真相

我在安义的圳溪吃到久违的荸荠

似乎将软红香土的故乡咬出了泪水

光阴里的黄洲

李凡

这是一场秋的奔赴

雪白的手工米粉

肆意敞亮着接受岁月的瞻仰

老农眼里闪着光

说自己是“天下第一粉”传承人

老伴也自豪地笑着

笑容荡漾在高高的炊烟里

老旧的土灶默默诉说光阴的故事

而这些米粉又何尝不是用一根根回忆的线

安放着一颗颗流浪的心

故乡很近游子很远

浮云很近往事很远

桂树旁我目睹年轮的斑驳

秋风里抚摸天地的慈悲

一切都是最初的模样……

走近一棵树

李凡

走近一棵树

我们都慢下了脚步

两百多年的历史以一棵树的名义

送来秋的凝重和时代的变迁

听说它是九龙桂

来自湘南

风雨侵袭芬芳如故

一寸寸生长

一树树花开

走近它就是走近一种品格与力量

就是抵达灵魂深处的回响

拥抱它吧

就像拥抱赣鄱大地上

所有让我们感动的平凡

宗山垄米粉

陈安安

宗山垄泡在米粉中

家家机中榨

火上煮日头晒

拌点红椒撒点绿葱

再倒入浓浓的乡情

我们大口大口吃着

小时候的味道

我曾被饥饿绊倒

从此掉进了

扶我起来的乡音中

时间愈久思念愈重

好在今天这碗米粉

足以喂饱我的乡愁

收获

陈安安

春赏梨花夏采香梨

金秋四百户股东

数着收获的笑

农庄主在三千亩地里

栽种的

不仅仅是辛劳和汗水

很可能是

当今农民的一条出路

孔融那只梨只能甜甜嘴

家庭农场这颗大梨

将甜美

当今中国的整个农业

绵长的乡愁

琳达

用洁白的稻米

经甘甜的井水浸润

研磨成浆

再滤干压榨成条

以木柴烧火

粉条在滚烫的铁锅里

千淘万漉

煮成了晶莹剔透的米粉

就这样

经过师傅们的一道道手工

米粉从宗山垄这个地方

走进了人们的味蕾

长长的米粉哦

如细密绵长的乡愁

让多情的诗人们

难以释怀

新福果园

琳达

一群诗人的到来

打破了千亩梨园的宁静

此刻的

新福果园里

没有看到千树万树梨花开

也错过了翠冠梨累累压枝头

在风车不停的转动中

村支书畅谈着家庭农场模式的好处

并洽谈着来年春天的旅游项目

以及村里的种植规划和扶贫计划

有田野的风自远方吹来

我看到

秋天的潦河清波荡漾

还有农村发展的新路径

九龙桂

舒琼

一棵两百多年的

桂。在这个秋天

被我们看见

在南昌安义县

黄洲镇的

一处苗木基地

这棵超高的桂

满树弯曲的虬枝

仿佛一笔一笔

在碧蓝的天空里

画下了

中国古老的图腾

这是一棵

通过吊装车

移栽过来的树

这是一棵

有人出资两百万

也不曾卖的树

我来到

这棵九龙桂下

摸着鳞片一样的

坚硬的树身

恍若触及了

时间的感叹号

香梨小镇

舒琼

一个秋天的上午

天地间的静默

在这里集纳

一棵棵梨树就像

分娩后的妈妈一样

安详

三千亩的春天

是一场场广阔的雪

三千亩的夏天

是一季季浩荡的香

三千亩的风光

擦亮了一个名字

翠冠梨

今天,谦卑的梨树

按捺下谦卑的心

凉快的秋风

和我们的诗情一起

记牢了

一个美丽的地名

安义县黄洲镇

黄洲古戏台

徐良平

那古戏台

在黄洲镇的街心

我们看望它时

它正在等待着

下一次的热烈堂皇

千年的秋风

从戏台前檐掠过

千年的故事

在我们眼前鲜活

才子佳人

帝王将相

破旧立新

新风时尚

不断抒写着

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戏台

行走在历史的长江

游弋在乡亲们的心河

游子心中最高雅的美味

徐良平

一碗米粉

很不寻常

它代表了故乡

代表了童年

代表了外婆温馨的慈祥

小时候为了这碗米粉

我们停止了一切游戏和淘气

捧着那个旧旧的蓝边碗

奔向生产队米粉作坊

米粉出锅的那一刻

我们瞪着双眼

那洁白晶莹的米粉

比美人出浴还好看

甜香的气息

久久

萦绕在我们心底

我们用颤抖的小手

搅拌新鲜米粉上的

葱姜蒜醋和辣椒

深呼吸深呼吸

那情那景那味

至今还在我们脑海

悠悠地缠绕

故乡的米粉

是游子心中最高雅的美味

弯腰的姿态

万洪新

浸磨煮榨滤

炉灶火滚阳光下晒

用弯腰的姿态传承

顺潦河的水势延伸

成就了洁白柔韧滑的

一生

一生弯腰

只为这茅店米粉

在宗山垄和世界之间

搭起了一座能记住乡愁的桥

明月坊间照

清泉石上流

风过黄洲

天空月色如粉

父亲背弯如船

中华龙桂

万洪新

在黄洲

我看见了一种图腾

潦河水系千帆竞发

林涛生态龙桂飘香:

在那亩的土地上

这是多么骄傲的表达——

桂花树冠盖四野

世界当以中国为中心

中华龙桂奔腾入海

黄洲愿意是第一波击水的浪花

在宗山垄感受一道工艺

刘希巴

浸米粉碎压榨

像背诵的乘法口诀

盛行于宗山垄村落

装订进清代的《安义县志》

米粉制作工艺

其实就是灶火燃烧的过程

薪火不断

有人离开有人到来

烧亮春夏秋冬

火在了城市乡村

火是明天的故事

映得庄稼汉脸膛红光

照明了一条申遗的道路

翠冠梨香

刘希巴

风打着唿哨

梨子被秋天摘走

空荡荡的香梨广场

随处可见梨形的摆设

以及梨状雕塑

眼前那一片广袤的绿

潺潺涌动

故事流淌在观景栈道

主人很自信

举手指向曲径通幽

来年再开一朵春

梨花乱晃过后

依然有翠冠梨香的飘逸

香梨园

老德

由香梨簇拥的小镇

必是一种神奇的所在

在这里,晴空朗日

芳香扑鼻,香梨的

谋篇布局,让你

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土地里生长的不但是

果实,还有劳动者的

智慧,在香梨园

一群诗人陷入了沉思

钢筋水泥的小镇,早已

司空见惯,他们必须

在这一刻,为一个香梨

命名的小镇,写出新的赞美诗

安义米粉

老德

江西老表都知道,安义米粉

爽口耐嚼,却不知道

其制作过程,在黄洲镇宗山垄

我们目睹了安义米粉的生成

过程。首先:米好

其次要经过浸、滤、煮、榨、晒

等传统工艺

当一对

年过半百的老夫妻

把一碗碗

雪白的米粉端到我们面前

瞬间

我们便闻到了家乡的味道

他们没有三头六臂

就是一群普普通通的手艺人

总是在不经意间

把美味的记忆,传承于世

千年古墟的别样

吴捍东

历史总是由大大小小的时间碎片串起

安义黄洲镇的戏台的过往是一枚碎片

戏台的每一次谢幕

都是黄洲人喜悦的每一次记忆

我只看到静静的戏台

每一次凝结着酸甜苦辣的人间演艺

都无法感同身受

我能想象的是

热闹的牛市

带来的繁华景致

与传承千年的古戏

交相辉映

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

是的

此刻的我

如同一只栖息戏台檐头的飞鸟

如同一只安坐牛背的白鹭

等待扣我心门的乐曲响起

一碗米粉的情怀

吴捍东

有没有一种美食

不只是品尝

还有眷念

大自然赐予人类的食量

不仅仅是为了帮助我们成长

还有一种文化

有一种精神的蕴藏

宗山米粉就是此般

浸磨滤煮团榨晒

何尝不是我们人生历练的点滴

制粉人辛勤劳作的奉献

回馈的定是回味无穷的美味

还有充盈丰满的人生分享

品一品

柴火旺燃的锅内烧煮而出的粉条

配上高颜值的秘方佐料

一碗成就了一种难忘

难忘的宗山

难忘简陋的作坊

难忘制粉人的笑脸

难忘一排排晾晒的竹垫

难忘一缕缕的炊烟

难忘一碗粉给我的一份念想

来源

南昌晚报全媒体记者万珺、魏勇剑

主力编辑

黄青

审定

金官

核发

舒琼

领导说了,点个小花

南婉儿的工资就涨五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94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