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飞东南,东南有雨花雨花的幸福答卷,在

清晨时分,在各所中小学附近,总能看到一群特殊队伍的身影,为孩子上学路构筑安全保障网;临近正午,走进广济桥社区的老年食堂,不少独居老人正在此享用营养午餐;夜幕降临,漫步圭塘河边,清水畅流,小孩在一旁嬉戏……这些都是雨花区的幸福滋味。而这一片祥和的背后,离不开近年来雨花区积极推动民生领域带来的升级变化。

雨花区的幸福,深藏在细节里、折射在小事中。今年以来,随着“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展开,雨花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雨花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这片处于长株潭城市群几何中心的区域,正用它独特的魅力,不断刷新着幸福的定义。

来圭塘河畔享滨水生活

雨花很美,圭塘河水清岸绿,步步是景。

在.2平方公里雨花区的土地上,圭塘河这条城市内河,贯穿了雨花区全境,被雨花人民亲切地称为“母亲河”。

7月2日上午,位于雨花区圭塘河井塘段的长沙首个4.0版海绵城市示范公园“溪悦荟”盛大开业,一座集文化、生态、休闲、商业、服务为一体的公园正式对市民开放,这也是长沙首个PPP模式的海绵城市示范公园。在这里,创新融合了复合消费业态、多场景体验和城市历史文化,不仅可以吃喝玩乐购,还可以体验各类时尚、炫酷运动,打造长沙的时尚文化策源地。

海绵城市公园,通俗而言即一个像海绵一样的公园,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让公园像海绵一样会“自由呼吸”。相比于普通版的海绵城市公园,4.0版海绵城市公园创造性引入了“大小海绵”理念,在大小海绵联动下,实现“水体无黑臭、小雨不积水、大雨无内涝”,从而实现对圭塘河的生态修复。

事实上,早在年,雨花区便加大治理力度、转变思路、综合施策,启动建设圭塘河岸滨水公园。经过多年打造,滨水公园一期、二期形成了河湖连通、湿地净化等自然呼吸的水生态系统,疏林草地、花海长廊等精致景观系统,滨水公园逐渐成为“城市绿肺”和“天然氧吧”。

“原来的圭塘河是条‘臭水沟’,大家基本上不来河边散步,更不用说来休闲、购物。”每天晚饭过后,居住在圭塘河附近的刘女士都会来到圭塘河附近散散步,“现在把这里改造成公园后,圭塘河和沿岸都焕然一新,我们也很喜欢到这儿来”。疏林芳草,风光迤逦,河畔小道随处可见与刘女士相同的市民,他们正尽情体验着都市生态“慢”生活。

这里有海绵城市生态体验馆、高约30米的互动风车、巨型天幕广场、可托管耕种的四季农场、古韵古香的“三塘一井”、智慧夜光跑道、儿童欢乐谷、爱心桥等八大打卡亮点,在这座集休闲观光、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生态公园里,市民可享受到幸福在家门口的“便利”。行走在园内,无论是沿圭塘河两岸散步,抑或步入悠游小镇商店购物、在“和+共享图书馆”里自助阅读度过午后时光,广大市民都能在风光无限的圭塘河岸体验一种更为浪漫的生活。

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雨花正款款走来。

什么是幸福家园?这些小区给出了一致的答案

圭塘河之美,仅仅是雨花区的一小部分。

什么是幸福?这个原本很宽泛的词语,在雨花区的居民心中,有着自己的见解。

每平方米0.65元的物业费,没有物业维修基金,要维持一个社区的基本运转,这看起来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雨花区融城苑社区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来融城苑的人都说,这里像是一个花园,道路两旁树木茂盛,花坛随处可见,文娱活动丰富,有棋牌室、书画室、图书馆,养老服务站等。很难想象,这个社区曾经经历过三个“一”——一夜之间物业撤走,一夜之间门禁大开,一夜之间垃圾遍地。

融城花苑小区是年建设的长沙市首批经济适用房,社区基础设施底子薄,房屋漏水、外墙脱落、楼顶渗水、路面塌陷等问题时有发生。近年来,社区围绕如何更好地为居民服务,逐步探索出一个新的治理模式,即“五位一体,四方联动”机制,树立了党总支领导下居委会统筹管理、业委会依法维权、物业服务居民、监事会全面监督的服务格局,凝聚治理合力,先后完成了单车棚改造、补绿复绿、提质提档、燃气改造等民生实事,化解矛盾纠纷余起。“在党建引领下,多方协作,大家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我们社区建设得更好。”融城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婷说。

“你现在看我们小区,各个方面都很好,道路平整干净,绿化也做得好,住在这儿很舒服。”蒋先生是外地来长沙打拼的个体户,在此处居住近二十年的时间,在社区的引导下成为了一名党员,现在是小区业委会的成员。“当时一夜之间物业就撤走了,小区到处都很乱,现在都越来越好了,这些改变我们都看在眼里,觉得很幸福,也更愿意参与社区建设。”

同样的笑容也出现在了雨花区卫技新村小区曾大爷的脸上。“以前院里面杂草丛生,下雨的时候,到处都是水,门都出不了。现在改造了,环境变好了,人都舒心了。”

卫技新村始建于20世纪80至90年代,因为年代久远,房屋老、设施旧、环境差、生活不便利,有着大多数老旧小区都有的“通病”。

年,一场改造“手术”在卫技新村小区拉开帷幕,进行了一场全面的规划与设计,拆除违法建筑、修缮房屋、进行雨污分流、整理弱电线路,并且计划引进物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在小区规划公园、实施绿化建设,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小区居民感受到了“幸福来敲门”的喜悦。闲暇时分,曾大爷总会来到新改造的亭子纳凉,“现在生活很幸福,有退休工资,住得也好,幸福指数提升了好多倍。”

在雨花区长塘里片区,只有0.14平方公里的面积里容纳着29栋房子,多户居民,多家“五小门店”,1所学校(长塘里小学),共有6个车辆进出口。许多市民前往附近小区、学校、医院时会需要通过长塘里片区进行转换,受道路基础设施条件等限制,停车难、出行不畅等问题尤为突出。

在活力社区党委的动员下,道路“单向微循环”的“诊断”方案,在活力社区实施开来。“我们是去年10月份开始实施的,我们在每个进出口都安装了道闸和岗亭,聘请小区下岗和困难人员24小时值守,将东南方向两个口作为进口,把西北两个口作为出口,其他两个口封闭,实现了小区单向微循环。”活力社区党委书记刘科说。不仅如此,去年社区工作人员还对长塘里片区的占道现象进行了全面清理,足足腾出了个私自霸占的车位,小区车辆“停车难”的问题得到极大缓解。

居家养老让“夕阳更美”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居家养老成为许多老年人新的养老模式,老有颐养,是生活在雨花区的老年居民对于“幸福”最朴素直观的感受。

夏日炎炎,雨花区侯家塘街道广济桥社区老年食堂人气依旧不减。7月5日,广济桥社区老年食堂正式开业,多平方米的社区老年食堂用餐区,温馨的阳光房占了一大半,后厨在三楼,厨房洗切、烹饪工作一目了然,清清爽爽。

“老年食堂挺不错,开业的时候,社区组织我们一起包饺子,都很开心,这个老年食堂大家都盼了好久。”来这里就餐的杨奶奶笑着说。

据了解,前期社区按照五个网格的划分,动员楼栋长、党员志愿者走访辖区老年居民,全面了解辖区老年人生活需求,在推行社区居家养老建设的同时,部分空巢、高龄等低收入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也凸显出来,特别是独居、失能、失智老人的就餐质量不高。针对这一情况,今年社区党委通过“党建聚力·家在广济”党建品牌,以聚力资源、共建共享方式,与辖区的水故事餐厅一起建立了社区老年食堂。

随着老年食堂越来越多地“走”到群众身边,幸福被“端”上每个老年人餐桌的日子也越来越近。

位于雨花区左家塘街道的红花坡社区是典型的老社区,社区老年人占比接近20%,怎么将养老服务做好,成为社区的一大难题。社区书记曾铁钢介绍,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了文化娱乐、歌舞表演、运动保健、创意手工等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才艺展示和学习交流的平台,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这里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红花坡社区居民和奶奶,今年已有92岁高龄,“白天打打麻将,晚上下下象棋,日子过得很舒服。这里每天都有做操、唱歌等活动,很多老年人来这里玩,我们的老年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让更多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城东南美丽的上空正辉映出一抹绚烂而温馨的夕阳美景。

“三点半课堂”提供“菜单式”自选课后服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育连着千家万户,如何将下午三点半放学的孩子照看好、监管好,一度成为广大家长的“急难愁盼”问题。近日,雨花区入选教育部首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在雨花区的学生、家长,又有着怎样的“三点半课堂”体验?

上个学期,雨花区枫树山莲湖小学的小学生有了不一样的“三点半课堂”。3月10日,以“校园非遗日”为主题的非遗特色三点半课堂正式开课。每周三,该校名小学生将学习由湖南雨花非遗馆带来的珠心算、活字印刷、扎染、皮影戏、传统射艺等系列非遗特色课程,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我们还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了‘莲音’‘莲艺’‘莲创’‘莲语’‘莲体’五类近60个综合素养类课程,既有戏剧、茶艺等传统文化课程,也有Scratch编程、Python编程等创新实践课程、艺体类课程。”枫树山莲湖小学校长陈莹说。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也逐渐成为一焦点问题。雨花区进城务工子女占比最大、小学受资助人数最多的树木岭小学,针对特殊困难、特异体质、特殊家庭的“三特学生”实施精准调研,今年上半学期为69名贫困生免费进行课后服务,在迎接长沙市资助审计时以零差错“优秀”过关。分年级开发了“作业辅导+专项训练+校队特长训练”的三阶模式,自主创设了32门服务性课程,这项“顺民意、暖人心”的民生工程,切实解决了这些家长担心的子女教育问题。

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成为雨花教育品质提升的新阵地,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抓手,更是社会协同育人的新途径。雨花区率全市之先出台《长沙市雨花区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校因校施策,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向学生提供“菜单式”自选校内课后服务。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雨花正以不懈努力,让未来更美好。

不忘初心,心系民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奋斗目标,雨花区正阔步向前,以民生为底色,书写美好生活的时代答卷。

(潇湘晨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60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