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网6月1日讯(康文颖)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儿童节,时间的脚步总是匆匆,20多年前的儿童,没有手机没有WIFI,但儿童的快乐永远是如此简单。那时候,天很蓝,风很轻,野花在绽放,儿童在欢笑。那时候,生活的范围虽然很小,儿童的玩具却有不少。
20多年后的今天,那批迎着春风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关于小时候的玩具,记忆里还有多少呢?其实童年时期的很多玩具都有着一些基础的科学原理,小时候只懂得快乐的玩耍,长大后,或许可以来了解一二。
1.手指风车
三根纸条交错相叠,折成一个纸风车,套在指头尖上,人向前跑,纸风车就会随之转动。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再用纸折一个细长的空心圆锤,套在指头上,顶着纸风车,转起来会更加流畅。
手指风车的转动主要依靠人奔跑起来时所产生的风力,以手指作为支点,因为纸片是倾斜的,所以当风吹到每个纸片的正面时,就会向纸片倾斜的那边吹,同时,纸片就会受到风的阻力,产生反作用力,最终造成纸风车的转动。奔跑的速度越来,风力越大,手指风车转动的就越快,可以说是一个又好玩又强身健体的小玩具。
2、转纽扣
转纽扣可能也被叫做转转乐、拉哨等,制作材料成本低,制作方法超简单。只需要一个纽扣,一节毛线,将毛线从纽扣的一个孔穿过,再从对称的孔穿出,最后将毛线首尾打个结,就制作完成了。
玩的时候,将纽扣放置在中间的位置,两手拉住毛线两端,朝着一个方向绕圈圈,当线密集缠绕多圈时,使劲展开,纽扣就会飞速的转动起来,并且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发出急促的声响。
转纽扣能够发出声音,主要是利用了空气的振动发声。当纽扣急速旋转时,就与空气产生了强烈的摩擦,空气从纽扣的中空部位快速进出,就会发出我们所听到的声音。
3、摔泥碗游戏
摔泥碗游戏,可以是说的最接“地气”的一款童年游戏了,一群小伙伴围在一起,玩的满手是泥却仍乐此不疲。摔泥碗完全可以就地取材,在水边直接挖些泥巴,或者自己用水和泥巴,找个比较平滑的石头,多次摔打泥巴,使其变得又软又有韧性。
摔泥碗游戏其实可以看成是一种比赛,比赛规则是将自己手里的泥巴捏成碗状,洞越大越好,上面的盖则越薄越好,在开摔前,要把做好的泥碗举起来对着阳光给对方仔细看看,以确保泥碗底部没有洞,之后用手将其往地上扣,如果碗底破了个洞的话,对方就要拿泥巴给破洞的一方堵上,直到双方的泥巴中,有一个人的泥巴被对方赢光了为止。
摔泥碗时,泥碗之所以会破洞,是因为碗内的空气对泥碗做了功,当把泥碗快速摔向地面时,空气就会瞬间被灌进泥碗内,最终将泥碗冲出一个大窟窿。
4、打陀螺
小时候的玩具几乎都是自己手工制作的,陀螺也不例外。找一节比较粗的木头,削成圆锥形,表面要削的光滑一些。如果想要自己的陀螺有更好的旋转效果,还可以在尖的一头钉上个铁钉。之后再拿个树枝,在一端拴上绳子,开始时,用绳子卷住陀螺后猛然在地上撒开,成功的话,陀螺就会开始旋转了,期间再不断抽打陀螺,使陀螺保持旋转。
打陀螺的玩法有许多,比较简单规则就是陀螺先停的一方视为输方,还有加大比赛难度的,会在地上画个圈,陀螺要旋转出这个圈才算“活”,圈里的陀螺只能接受惩罚,任由其他陀螺攻击。
陀螺的运动由两个运动合成:绕中轴的自转和中轴绕垂线的反向圆锥运动。也就是说,陀螺一面围绕本身的轴线作“自转”,一面还围绕垂直轴作“公转”。陀螺围绕自身轴线作“自转”运动速度的快慢,决定着陀螺摆动角的大小。转得越慢,摆动角越大,稳定性越差;转得越快,摆动角越小,因而稳定性也就越好。
虽然时间不会为谁而停留,但是,童年的快乐回忆可以一直留存在记忆深处,在某一天,某个地点,因为某个人,会再次使那些简单而又纯粹的幸福闪闪发光。祝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你,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