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县黑松驿村——合作社里话丰年
12月14日下午,乌鞘岭山脚下的古浪县黑松驿村,家家户户炊烟袅袅,给隆冬时节的山村添上了一丝暖意。
黑松驿村村委会漂亮的三层小楼中一间温暖办公室里,59岁的村书记王斌堂掰着指头笑眯眯地讲述着黑松驿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我们村过去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喝的是苦咸水,过的是苦日子。现在环境变美了,教育变好了,就医容易了,村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过上了原先不敢想象的好日子。”王斌堂说。
黑松驿村文化广场。
喝上了“矿泉水”
冬至来临前的祁连山乌鞘岭,到处白雪皑皑,寒意袭人,山坡上清洁平整的农家街巷,连同家家户户的袅袅炊烟,驱赶了人们心头的寒意,勾勒出一幅线条分明的山水图画。大山深沟里曾经摇摇欲坠的土坯房,被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取代;几十年来破败潦倒的村落,如今焕发着涅槃重生后的盎然生机。黑松驿村用3年时间甩掉穷帽子,走上了致富路。
穿过一个五颜六色的风车围成的长廊,行走在宽阔干净的道路上,路两边是一排排整齐的民居。马路上每走一段路,就有干净的垃圾桶摆放在路边。
“我们已经实现了全域无垃圾,老百姓家里的生活垃圾每天都会倒进垃圾桶,村上每天有专人定时收集,然后到填埋场填埋。”王斌堂介绍说。
走进一家农家院落,正在厨房忙活的80岁的王奶奶听见响动连忙将来客迎进屋。厨房里的火炉上正炖着一锅牛肉,揭开锅盖,一股香气扑鼻而来。
“刚刚把肉炖上,正准备洗菜,你们就来了。”说着话,王奶奶拧开灶台上的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流进了洗菜盆。
“现在我们喝的都是甜水,自来水水管都接到了家里,可方便了。原先吃的是井水,又苦又咸,吃了胀肚子,洗过衣服晾干后上面都有一层白白的盐碱。”王奶奶说。
“你们看看我家的卫生间。现在用上了抽水马桶,还装了热水器和淋浴器,和城里人的卫生间一样。”带着大家参观了所有住房后,王奶奶“重点介绍”了自家的卫生间。
王斌堂说,年之前,黑松驿村群众的饮用水大都是井水。“水井不深,大概10多米,实际上是地表渗漏水,盐碱大,喝了肚子疼,就连洗过的衣服都有白色的印渍。井里的水没有办法吃了,村民们就到附近的龙沟河里挑水,一个来回三四公里,每天挑两次,得省着点用。”
年,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村上从5公里外的山泉引来了甘甜爽口的自来水,全村户群众家家受益。王斌堂说,老百姓都说他们喝上了纯天然的矿泉水。
农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展示自酿的酒。
住上了大房子
黑松驿镇黑松驿村三组65号院落,坐南朝北的一间厨房里,55岁的王忠堂正在调试刚刚安装好的节能环保小锅炉。这款高约1米、面长约1.2米,面宽约60厘米的不锈钢“煤电柴多功能烤箱锅炉”,不仅具备普通烤箱火炉的综合炊具功能,而且还能为其他房间供热;不仅可以利用电能使用,而且还能在停电状态或特殊情况时使用煤炭或柴火使用。“现在我家的每间房都装上了暖气片,可热乎了。”王忠堂说。
王忠堂使用节能环保小锅炉。
王忠堂家的院落里,坐南朝北的2间屋子,分别是厨房和卫生间,对面坐北朝南的三间屋子,分别是客厅和卧室,建筑面积80多平方米,院落中还有库房和车棚。整个宅院布局紧凑,人居功能齐全。
王忠堂一家人的宅院,是整个黑松驿村村民宅院的缩影。黑松驿村的民宅,是年集中修建的,每座宅院投资15万元,但村民只承担1万元,其他投资都是政府支付。“就连院子外的花砖都是政府掏钱给铺好的。”王斌堂说。
漫步于黑松驿村,有一种集镇的感觉,村民住宅集中修建于平整的水泥路两侧,马路两侧的人行道是用小青砖铺设的,间或种植了风景树,村民宅院前还有小花园。曾经在人们脑海中破败的土坯屋和卫生脏乱差的印记,已经成为永久的历史,一去不返。
黑松驿村村容村貌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居民住宅上。村落中,不仅建起了健身广场、乡村大舞台等村民活动场所,条条水泥路把家家户户与镇、村内的各种场所连接得无缝隙。
“村上还建起了一座污水处理厂,所有的污水都经过管道引进污水处理厂,净化后再排放。污水横流,处处散发恶臭的日子已经成了历史。”王斌堂自豪地说。
过上了好日子
46岁的村民单兆德,原先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年初在政府的帮扶下买了6头肉牛繁育养殖,仅仅一年时间不到,这些肉牛不但肥肥壮壮,每头价值3.5万元,而且还繁殖了6头小牛犊。
“小牛犊现在要出售的话,每头能卖1万元。”单兆德说,“除此以外,每年我都会领到近两万元的土地流转分红。能过上这种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王斌堂说,这样的发展速度,他们不愁没有好日子,这就是产业扶贫贵在扶智的现实例证。
据王斌堂说:“黑松驿村原先的扶贫对象是户,占全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家家户户争抢救济,村上的贫困户评定小组每年评定扶贫对象时,往往是开一个星期的会都评不下去,每天开会,每天都吵得不欢而散。现在大都靠自己的双手脱贫,扶贫对象评定结束后,没有一个人闹意见。”
村民的思想发生了巨变,产业推广就有了业主。目前,黑松驿村成立了春旺农副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在亩耕地上打造起千亩马铃薯种植基地、万寿菊种植基地、牡丹种植基地、油菜花种植基地等4个种植基地;建起农家乐5个、养殖区5处,建起特色手工扶贫基地1处、旅游休闲基地1处。仅仅一个马铃薯种植基地,就让80多人直接受益,户均增收元以上。
在黑松驿村西南角山坡上,一家名为“甘肃睿驰”的农业合作社场院里,大门南侧一排钢结构厂房,北段正在修建的3座砖混结构厂房刚刚封顶。
黑松驿镇扶贫干部王建兴说,这家合作社专门从事特色农产品的手工加工和销售,产品有手工挂面、烧酒、蜂蜜、食用油等。正在修建的厂房是酒厂,那些钢结构厂房就是手工制作间。
在手工挂面车间,一男三女四名工人正在制作挂面。细如发丝、粗细均匀的挂面被工人们挂在两米多高的架子上垂落,宛若一道道瀑布倾泻而下。
现年50岁的马翠兰是黑松驿村的村民,据她讲,这里的工人都是本村村民,一年四季上班,日工资元以上。“在家门口找到这样一份工作,比到外地打工稳定,工资收入也有保障,这是前半辈子想都没有想过的事,现在却在我们这些人身上成了现实,知足了!”马翠兰笑呵呵地说。
“这家扶贫车间,正常情况下可解决本村近40名村民就业,一户村民有一个人就业,就可让全家脱贫。”王斌堂说。
“我们还有设备比较完善的卫生院,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居住生活条件很好的养老院。”王斌堂说,“过完年,我们就要把几家农家乐进行升级改造,在村子周边种上各种各样的鲜花,让外面来我们这里旅游的客人玩得舒心,吃得开心。”
从黑松驿村委会向西,一条长多米的马路,被数万个五颜六色的小风车裹罩着。微风吹过,风车发出清脆欢快的声响。站在风车大道挥手告别的王斌堂和他的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文/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柴用君董开炜
图/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赵鑫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