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人们总是热衷于评论她像爸爸还是妈妈,哪里像。奇妙的是,我们自己看着那还没长开的小脸觉得谁也不像的时候,钟先生的同事和朋友看到照片说好像他,而我的同事和朋友看到照片则说好像我啊。这种相貌上的相似自然是遗传的力量,但在行为、言语乃至于心理上,也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让孩子像他们的父母。
我们通常喜欢在讨论教育问题的时候,把它称作潜移默化,或者是言传身教。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这种力量,是几个月前,当时小女儿还没出生。有一天,婆婆拎着一件我的上衣从房间里走出来,我当时在客厅里也不记得是在干嘛,婆婆说:我发现你一件衣服搭在床边我就拿了,想着……我打断了婆婆大人的话:没关系,你拿去洗吧。婆婆接着说:我就是想拿去洗啊,大女儿在房间里看到我拿衣服,我说这是你妈妈的衣服,她就说没关系你拿去洗吧。
婆婆觉得大女儿小小年纪,却用大人的口吻说话很搞笑,我却像被一颗松果砸中脑袋一样,一下子感受到那种无形的影响力,在我和大女儿之间拉开的庞大的磁场。我惊讶于大女儿所说的话语和她的语气,活脱脱就是我的缩影,又很快觉得这是理所当然。
家里的磁力片、大颗粒乐高和积木一类的玩具,钟先生玩得比大女儿还投入。也怪我入手太早,最开始拿给大女儿玩的时候,她只会拿着乱甩。我有心示范一下,却也搭建不出什么有趣的东西,关键是我自己不感兴趣,玩一下就不想玩了,觉得自己也许是老了吧,创造力什么的开发不出来了。好在钟先生动手能力极强,弥补了我的短板,搭什么机器人、风车、金字塔、滑道之类的,都不在话下,还不止一次地抱怨颗粒不够多,不够他玩儿的。
大女儿玩纸飞机,钟先生用乐高给她做了一个发射底座,取名为“奇妙弹射纸飞机”。我让大女儿给小女儿摇拨浪鼓,钟先生看她乱晃,又用乐高给她做了个“神奇自动拨浪鼓”。我也是醉了。这怎么叫神奇自动啊,我对钟先生说,有本事你做个全自动的啊!钟先生微微一笑,说:只要你买来装电池的乐高,什么都能做给你!我捂紧钱包,决定认怂:算了,我养不起你。
大女儿一岁八个月的时候,就跟着她老爹学会了拼车子。后来,大女儿偶尔会自己捣鼓出一些奇怪的东西,不管是什么都好,老母亲我都很高兴,她能感兴趣并乐意去搭建和创造,我就开心,毕竟这是我所给不了的浸润和影响。还好找了个互补的老公!我已经决定,以后学校的所有手工作业一律交给钟先生辅导,免得被我这个手残党带歪了。
还有一点很一致的,就是钟先生兄弟姐妹们,数理成绩都是班上名列前茅的。钟先生是家里最小的一个,他上初中的时候,他的数学老师说,你哥是不是XXX(他三哥的名字),那你做数学课代表吧。物理老师说,你是不是XXX(他二哥的名字)他弟,你做物理科代表吧。就这样,钟先生除了语文,什么课代表都做过。
谈起这段往事的时候,钟先生感慨地说,应该都是他的父亲的影响。我的公公,一眼看上去就是一个老一辈的文化人。他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物理老师,可惜因为一些现实原因没做成,他便在乡下开了一间小小的修理铺子,养活一大家子的同时,也培养出了四个考上一本大学的孩子,这在农村可是不菲的成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