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童年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每一款玩具、每一种游戏,都会勾起我们无限美好的回忆。无论是繁华的城市还是广袤的农村,那时的我们虽然没有零花钱,但是我们却从来没缺少过玩具。一切以快乐为目的,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各种各样的玩具就地取材应运而生。
跳马游戏,一组伙伴弯腰躬背等距站一排,一个伙伴助跑,双手在伙伴背上一撑,从伙伴身上跃过。跨不过怨不得别人,自觉躬下背让其他人来跳。
女孩子们喜欢跳橡皮筋,一边跳,一边唱,"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捡麻将子,是女孩子们喜欢玩的游戏,有些男孩子也会玩。玩这个游戏花样比较多,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有的女孩子玩得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只是手玩得蛮胡辣(邋遢)。
挖陷阱是男孩子的恶作剧,在游玩之地,特别是沙堆或河滩上,在必经之处,挖个坑,用竹棍木棍支撑洞口,均匀盖上树叶,撒上一层薄薄的土或沙,尽量伪装成地(沙)面一致,静等别人一脚踏空,好捧腹大笑。
成三棋是道智力游戏,两种不同的棋子,可以是石头,也可以是树叶,不管守方还是攻方只要自己的三枚棋子走成直线,便可拿掉对方的一颗子。这种棋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智慧,高手大多沉着冷静无形于色。
深褐色的拐枣有点甜,爬墙爬树是飞天蜈蚣们拿手好戏。折一枝沉甸甸的拐枣,不用洗,直接往嘴里送。
一块木板、二根木方、三个轴承和螺杆螺丝便可在达人手上拼凑成梭梭车。平地上需要伙伴们在背后推,坡地上从坡顶可以一直溜到坡底,坡越陡,速度就越快,刺激归刺激,但手忙脚乱后易翻兜(车)。
本子上撕下一页纸,折叠成一架纸飞机,放到嘴巴边哈一口气,一刹起去便飞了出去。用纸做的玩具,还有风车。裁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线折两道印,用剪刀沿对角线剪三分之二,捏住四个角,对准中心穿颗图钉固定在木棍上,有风的地方能够旋转。
取一根女孩子扎头发的橡皮筋固定在撑成八字的左手拇指和食指上,用纸折成子弹,勾住皮筋射出,打到身上还有点痛。
翻茶盘、抽德(陀)螺、丢沙包、跳房子、荡秋千、踢键子、老鹰捉小鸡、玩烟盒、打铝、打玻璃弹子,最记得抽德(陀)螺,德(陀)螺用木头制作而成。用鞭绳顺时针缠绕在陀螺身上,左手捏螺,右手抽绳,倾斜一定的角度,猛地一抽绳,陀螺便转了起来。绳鞭每抽一下,能让陀螺加速一次。有的家长总喜欢把陀螺和孩子学习挂上钩,把某人不会读书说成读书打德(陀)螺。须不知现在好多老人也在玩德螺,因为需要舞动鞭子,对肩周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发令纸
一根铁丝、几根橡皮筋、几节单车链条和辐条帽可以制作成一把枪。拉开并挂上撞针,掰开最前面二节链条,插入一根火柴,放一片发令枪的发令纸火药,抠动扳机会发出声光效果。有的在前面加一个去了底芯的子弹壳,空壳内灌入鞭炮的黑火药,用纸塞紧,放粒发令纸,响声会更大,纸屑纷飞,极具威力。
我以为,这种玩具枪是男孩子的标配,没想到有的女孩子也爱玩,敢不敢抠火暂且不论。同学笑笑,她说她玩过,自己也曾拥有一把这样的枪,附近的一些小屁孩们跟着她这位"女司令"后面转,甘愿俯首听命,眼睛里除了羡慕还有崇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各单位的武装部每隔一段时间组织民兵军训搞射击,他们过枪瘾,我们捡子弹壳,各取其乐。捡回的子弹壳,三四个伴伴悄一起,抓一个往墙上一甩,谁弹得距离最远的先玩。站在子弹壳着地点,瞄准最近的弹壳,打中了对方弹壳归自己所有,打不中,由次远距离的来,依次而推,打中了还可连接击一次。
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玩过弹弓,有条件的用铁丝做,没有条件的砍一截趁手一点的树枝丫,绑上单车打气未剪的橡皮管和从翻毛鞋上剪下的小块牛皮。牛皮内裹上小石头或钢珠,用来打树上的麻雀,射梧桐树上的毛球,附近菜农庄稼地里的黄瓜、丝瓜、茄子和西红柿也成了练眼法的目标,为此也惹过祸,当然也少不了大人一顿"笋子炒肉"好生招待。
我们的童年,就像一个旋转着五彩斑斓的万花筒,万花筒里装着每个人的童年所发生的事情,正是这五颜六色的色彩,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和甜蜜的回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可删
文字·顾湘辉
作者简介顾湘辉,湖南湘阴人,七〇后,现供职于中国纸业。志以稚拙之笔记录生活点滴,以敬畏之心雕刻思想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