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空竹非遗传承人张国良

视频:庙会上的空竹“绝技”

  央广网北京2月19日消息(记者张佳琪)“这个动作叫金鸡上架,这个叫抬头望月,还有二龙戏珠、高山流水、过桥、抛高。”大年初三,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运河文化庙会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抖空竹”传承人张国良和他的徒弟郭晓霞正在展位前展示着自家的“绝技”。“空竹张”的这门手艺已历经百年,传承了三代。“在庙会的这几天,大约能教会几千人抖空竹。不仅强身健体,还能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张国良对抖空竹这门手艺充满了自豪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抖空竹”传承人张国良(张佳琪/摄)

  空竹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18日,张国良身着一身藏蓝色的唐装,带着上百只各色空竹早早来到庙会上。“每年春节我都会到北京不同地区的庙会宣传空竹文化,比如地坛,龙潭湖庙会等。平日里还有机会到国外展出。”张国良告诉记者,“你看,我们今年的非遗展位都汇聚在了一起,这边有毛猴、那边还有风车,很热闹。”

  “抖空竹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治疗老年人常患的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还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据不完全统计,不论是单轮的、双轮的,长杆、短杆,还有盘丝的空竹,抖起来得有上千个花样儿,老百姓喜闻乐见。”张国良表示,近些年空竹文化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时近中午,前来参观和选购空竹的人越来越多,张国良和游客们聊得兴起,便拿起空竹抖了起来。只见他轻抖手腕,空竹便上下翻飞,空竹抖起来的“嗡嗡”声引得很多游人驻足观看,还有人跑上前去想学其中的技巧。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张国良会很耐心地为对方讲解,教授技巧。“教会了更多的人抖空竹,空竹文化也就传开了。这就是空竹带来的好处,它架起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张国良展示“抖空竹”手艺(张佳琪/摄)

  三代传承历经百年

  如今年过六旬的张国良,留在了当年插队的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离家不远的地方就是他的空竹工作室。工作室位于宋庄镇的一个大厂房里,里面摆满了准备过年用的空竹制品和工具,“这些都是手工制作的,花样都是一点点手工制作出来的。”

  工作室中还有一个房间专门收藏精品的小屋,空竹和传统木雕手工艺结合的佳作应有尽有,这些藏品记录了张国良一生的奋斗历程。而在北京痴迷空竹的人几乎都收藏有他制作的空竹。

  年,张国良生于北京天桥附近的一个传统的木匠家庭。小时候的天桥还能看到不少江湖艺人“撂地”摆摊,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就会热爱这些民间手艺。

  那时候“抖空竹”也是一项很流行的活动。在很多老北京人的记忆里,鸽哨声,空竹声和叫卖声,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声音,被称为“三响儿”。

  

  北京市通州区运河文化庙会(张佳琪/摄)

  “我爷爷就是制作空竹的高手。但是那时候我还小,很多关于他的故事已经记不清了。”后来张国良的父亲张宝全继承了爷爷的手艺。“首先基础得扎实、涉猎得广,只要和木器制作沾边的,都得会。雕刻、根雕之类的,我父亲都精通。”后来老北京抖空竹的爱好者都喜欢我们家的作品,慢慢地“空竹张”就叫开了。

  “因为自己是家里孩子中的老大,所以就担负起了继承空竹制作手艺的责任。”但是对于那时年龄尚小的张国良,“学艺”是一件苦差事。“小孩子最耐不住寂寞,总想出去玩,是在父亲严厉的教导之下,才慢慢上手的。”

  17岁的时候,张国良离开了家去拜师学艺学习木工手艺。“前后拜了三个师父,他们的手艺都非常精湛。”这也为日后张国良空竹的传承和创新打下了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求就是需要传承三代人,要经历百年,我家正好符合这个标准,让我非常自豪。”

  

  张国良展示“抖空竹”手艺(张佳琪/摄)

  30年来起起落落

  年,由于单位调动,张国良决定随着时代潮流“下海”一门心思做空竹,想要在空竹制作之路上一门心思走下去。“最开始只能早市上、鸽子集上摆地摊,很难卖出去,家里也有反对的声音,”最初光顾张国良空竹摊的只是一些长者,后来集市上一传十、十传百,慢慢才打开了销路。

  年,又一个重大的机会降临到了张国良面前。一个朋友告诉张国良,“听说韩国民间手工艺发展机会不错,我准备去试试,要不你和我一块去吧。”张国良的“冒险精神”被激发出来,于是他们便一起踏上了远赴异国他乡的工作之路。可是仅仅工作了7个月,张国良便接到家里电话,说家中储藏的空竹已经销售一空了。“大家听说你这个‘空竹手艺人’出国了,很担心这个手艺就要在国内失传了,大家便争相抢购。”张国良的家人很欣喜的告诉他。

  “因为这一通电话,我决定放弃在韩国2万月薪的工作,踏上回国之路继续做空竹。”

  也恰恰是因为这次回国,张国良赶上了年人民大会堂的民间手工艺展示,也因此得到了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并于年申遗成功。“这一切都特别巧,如果当初没有辞职下海,没有远赴异国,最后可能也就没有成为非遗传承人这样的机遇。”

  

  张国良徒弟郭晓霞展示“抖空竹”手艺(张佳琪/摄)

  非遗传承还应大胆创新

  “我常常思考,空竹相传有多年的历史,为什么如今找一个几十年的空竹都很难?”对于张国良来说,空竹简单说就是竹子和木头的结合,过去空竹抖摔坏了就扔掉了,在百姓看来没有任何保存、收藏的价值。

  所以张国良就从这个基础上大胆创新、改革。“尝试把很多其他的民间工艺,比如雕刻、镶嵌、烙画这些东西融入到空竹上。”

  现在我制作的空竹分几个档次,普通的就是老百姓抖着玩的;另一类是工艺品性质的空竹作品;最后是高档收藏品,比如材质上选用红木、紫檀、花梨这些上好的木材。另外还有空竹的衍生品,比如空竹耳钉,空竹小玩具等等。“这样一来更有利于空竹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如今空竹文化的发展蒸蒸日上。现在我在的空竹协会正式会员就有3千多人,广安门内街道还创建了全国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空竹博物馆’,成为空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基地。”张国良和他的空竹制作技艺也随之正式进驻了博物馆,空竹有了自己的文化符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90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