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邱丹晨张世新/文
记者郑超/视频
03:52沿着整洁的乡间小径往前,门牌上“子恺漫画村”五个大字提示我们来到了位于桐乡市石门镇墅丰村的沈家墩。错落有致的民居外墙描绘着大幅子恺漫画,废弃的水塔被改成了观赏风车,让人仿佛置身丰子恺笔下的漫画世界。
共同富裕大场景下,新时代美丽乡村新图景如何绘就?从经济薄弱村到以文创为特色的活力乡村,墅丰村在实现美丽蝶变的同时,也成为桐乡当地探索共同富裕之路的一个亮眼片段。
年4月,桐乡在石门镇揭牌成立桐乡市农业经济开发区,与石门镇实行“区镇合一”的管理体制。这也是桐乡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两年多来,桐乡农开区坚持以“工业的理念、三产的思维”发展农业,开启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实现了农业产业转型的新转折,绘就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推动农文旅融合
美丽风景串点成线
墅丰村位于石门镇北部,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沈家墩是墅丰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落。曾几何时,这里还是桐乡经济最为薄弱的村子之一。如何让村子富起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成了村干部们的头等大事。
围绕农业做文章的同时,墅丰村深挖文化底蕴,逐渐实现了农与旅的融合。“丰子恺先生是石门的名人,于是我们在村庄的打造中运用了相关的元素。”墅丰村党委副书记颜慧介绍。比如打造了以子恺文化为IP的一个漫画创作研学为主题的子恺漫画村。
今年国庆假期,不少来自上海、杭州、嘉兴等长三角城市的游客来到墅丰,体验别样的“村居”慢生活。村内不仅配套子恺画校、子恺漫居、子恺染坊、子恺餐厅等新业态,还建有多个颇具规模的现代农场,如集休闲、餐饮、甜柿采摘于一体的新天泽农庄,以自驾采摘为特色的蓝莓园、黄桃基地、葡萄园等。
各种乡村新业态落地开花,也给村民们带来了幸福生活。村民夏建英在沈家墩住了几十年,两三年前,村里帮忙设计,她重建了自家的老房子。现在她通过把房子租给村里,每年还能额外收入一万五千元钱。
聚焦共同富裕,打造产村融合新模式。最近一年,石门镇投资万元建设“果菊飘香子恺路”休闲游精品路线,将美丽乡村、美丽风景、美丽经济串点成线,子恺漫画村便是其中之一。同时创新推出产业组合抱团经营模式,已成功实行大米区域抱团、蚕桑互惠抱团和杭白菊订单抱团三大模式,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机衔接,累计为农户增收约万元。
打造农业未来工厂
小蘑菇种出“新钱景”
除了墅丰村,桐乡市农业经济开发区还规划了许多特色农业项目。在位于石门镇周墅塘村的隆宸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刚刚成熟的双孢蘑菇。
在政府的招商引资下,年,公司总经理洪俊卿把蘑菇工厂带到了嘉兴。他接起了双孢蘑菇生产工厂化的重任,首先采购当地废弃的秸秆和鸡粪作为蘑菇的培养料,打造生态循环农业,同时引进全球先进的三次发酵隧道技术。“二次发酵的双孢菇种植技术,基本上每次每平方米产量23公斤左右,而三次发酵的技术,每次每平方双孢菇的产量可以在32-35公斤左右。”洪俊卿告诉记者,每间菇房的年产量大概在吨上下。
在现代农业技术的加持下,洪俊卿的蘑菇工厂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火车头。公司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合作模式,依托稻麦秸秆、畜禽废弃物收集利用网络,联结带动种养殖农户1.3万户,果园、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至2.4%,实现农户增收超万元。通过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公司还吸收余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人均工资超5.4万元,实现农户“家门口”就近就业稳增收。
“与其他的农业发展平台不同,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切实推动农业效益向农业经济转化,积极培育休闲经济、民宿经济、体验经济、庭院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建立完善土地入股、订单农业、抱团发展等多种形式的利益共享机制,进一步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让老百姓唱‘主角’,共享发展成果。”石门镇有关负责人说。
编辑张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