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晨练毕,路过一家就是那种磨剪子锵菜刀的小店门口。看到店门口的水泥地面上用木炭写着:棉花耳朵风车心。字写得挺漂亮的。说实在的,我是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本想一走而过,只是风车二字让我想到了《光阴的故事》这首歌中的歌词: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的流转。所以决定驻足向店老板请教这句话的意思。店老板很热心地向我解释:用棉花堵住耳朵,心像风车一样转。就是不要轻信别人的话。听后,将信将疑。
棉花耳朵回家后打开百度查找:形容人耳根子软,沒主见,容易听信别人而改变自己的主意。出处:程瞻庐《唐祝文周四杰传》:太夫人传唤你进去,你会得声辩尽管得声辩,她老人家是棉花耳朵风车心,只须你辩得有理。一丈水,退八尺。包你沒事。很显然,从出处来看,棉花耳朵风车心的本意实在不是没主意,而是懂得制衡,是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
记得佛教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和尚每晚都翻墙跑出寺院去玩,师傅问他,他也得声辩尽管得声辩。师傅也不言语,只是一晚将小和尚翻墙出去后的凳子拿开,自己弓身在凳子原处等候小和尚翻墙归来。这同样是棉花耳朵风车心呀。悲悯天下,普度众生,岂是无主意之人能做得了的?
风车心突然又想到了作为一种农具的真正的风车。它的功用是通过风车心的转动产生风,从而将秕谷及杂质等扇出,而将饱满的稻谷或米粒留住。风车的功能倒真的很像儒家的现实派荀子在其《解蔽》篇中提到的虚一而静。这又岂是沒有主见的人能做得到的?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棉花耳朵风车心,不正是法自然之举吗?你得声辩尽管得声辩,我又何须管你辩得有理与否,我只是八风不动而己。
幽谷兰花,无人自芳所以,无论从儒家道家佛家三家的哪一家来说,棉花耳朵风车心对应的都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心境。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道:只要有境界,那么就自成格局,自有名句。写诗填词如此,做人又何尝不是呢?只要我们的心智趋于成熟,那么就自有意义,自有精彩。
THE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敬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