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
我们又见面啦~
每日get点正能量
每个父母都希望能在最佳的时机培养孩子最佳的品质。
如果世界上有这么一个清单,告诉我们一二三四照着做,就能在情感体验、美感感受、生活技能和社会经验等方面,帮助孩子很好地成长,那就大快人心了。
上世纪90年代末,德国青少年研究院曾提出绘制“一个7岁儿童认知世界全貌”的设想,希望罗列出一份“童年清单”,让父母与幼儿园老师在学前教育中能够有的放矢地让儿童接受到尽可能全面的教育。
他们花了三年时间,走访了德国各行各业不同背景和年龄的专长者,希望他们从自己成长和经历出发,谈一谈7岁孩子应该具备哪些经验,最后在德国广泛讨论。其中的绝大部分内容,20年后的今天来看,仍是十分先进。
《父母必读》杂志曾与之合作出版《童年清单》一书,今天Zoe就将这条归纳整理,和大家分享其中最喜欢的部分,因为它帮助我从自己的小视角里抬起头来,真正去思考一个孩子成长的长远目标。
请紧随你们的孩子,不时跨入他们的无拘无束之地,支持他们每一次积累经验的旅程,并时而让权给他们。作为回报,孩子将向我们展示:如何利用多种资源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要知道,这是我们成人已经久久荒废的能力。
——《童年清单》作者多纳塔艾申波茜
“我很重要”的体验
体验过自己存在的重要性。
例如,听别人说过“你要是在场该有多好啊”、“你要是不来,聚会一点意思都没有”、“我们上次聚会就是少了你”等称赞的话。
家长可以怎么说?
感受自己的存在,就是设法让孩子经历和意识到,TA的存在能给他人带来积极的影响,能够带来欢乐。
每次孩子帮忙的时候,我会说,“幸好有啊谷/洋洋在妈妈身边,太能干了,不然妈妈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如果有一个孩子因为生病不能出门(包括去幼儿园),我们又不得不带另一个孩子出门,回家后,跟生病的孩子说,“好多人都问你怎么没去呢?要是你去就更好玩了,然后我们给你带了……。”
情绪管理
在情绪体验方面,有过好的情绪体验,也有过不好的情绪体验,懂得识别,并且懂得一些心理因素之间的基本联系与影响,诸如情绪波动有可能导致尿床等。
知道情绪波动的形象比喻。例如,“像一只气球‘砰’地一声炸了”,“像水满得从桶里溢了出来”。
不会把饥饿误认为是愤怒,把劳累误认为是悲伤。
掌握几句缓解自己生气时的话,能把握这些话的使用场合。
家长怎么做呢?
许可并接纳孩子的好或不好情绪。
孩子体会过好的情绪,例如自己学习进步曾引起周围人愉悦满意的情景,因为家长比较认可;
可不好的情绪比较混乱,导致孩子很无助心烦,如果家长并不接纳会加强负面影响,可以用《我的情绪小怪兽》《小猪威比系列》等绘本引导识别,其中将很多情绪进行比喻,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联想。
身体力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教给孩子有效的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比如积极暂停,深呼吸等。
亲情体验
有过亲情体验,看过父亲刮胡子。
曾与父亲一起做过家务。例如,做饭、擦桌子、铺床、做手工;曾单独与父亲度过整整一天的时间;生病时得到过父亲的悉心照顾。
有收藏的兴趣。让孩子理清和享受人与物品的关系,建立“私有”的概念。学会在使用中爱惜物品,收藏保存一件自己喜爱的物品,旨在传给自己的下一代。
了解一些家族史,比如知道几个有关父母或是祖父母过去生活的故事,知道自己生活中的故事,比如能讲几件自己幼小时发生的趣事。
家长怎么做呢?
单独把父亲的重要性提出来,不言而喻了,父亲的陪伴非常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杜克对家庭研究表明,“当面对困难时,那些熟知家族故事的孩子会表现得更好。”
也就是说增强孩子的逆商也好,抗击打能力也好,最好的方法就是:挖掘一个强壮的家族故事。
增强孩子的家族归属感,获得祖辈奋斗和起起落落的经验教训,并感恩现在的美好的生活。
身体体验
在床上打过枕头大战(即与1人或若干人把枕头扔来扔去地疯玩)。
体会过人体在水中的浮力;会荡秋千,体会过身体与秋千之间相互的作用力。
冬季堆过一个雪人,在沙坑里挖过一个沙碉,在小溪中搭过一个水坝;掌握在野地里生火及灭火的技巧;尝试过做风车和风灯。
曾尝试过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沙子上、雪地上或结霜的窗户玻璃上。想过还能怎样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不同的地方,比如森林的地上、落叶上又会怎么样?
曾经爬过一棵树、踏进一条小溪。
生活经验
有关于厨房的基本常识。例如,什么是味道重了;什么是食物发霉;什么食物有害于身体;有些基本技能,搅拌、切碎、削皮、揉面,用筛子过滤。
有过长途跋涉的体会,有过含饥忍渴走长路的经验,体会过经历漫长旅途后“目的地就在眼前”的感觉。旅行中在变化了的环境中感受自己的家庭和父母;能粗浅地意会一些概念,如思乡、迁移、借宿、无家可归。
能回答基本的医疗护理常识。比如,呼吸时感到疼痛,应当静卧还是活动?懂得抚摸对稳定情绪有益;知道给别人按摩时用多大的力气;知道保养眼睛、耳朵、皮肤和脚;体验过什么是鸡皮疙瘩。曾为自己战胜疾病而感到自豪。
会修理简单的东西。购买一件物品时会首先考虑维修是否方便的问题。
会使用插销和钥匙。不会将自己不小心反锁起来。
会做一些家务,比如扫地、叠被子、晾衣服、洗手帕、浇花等。
价值感体验
有过一些心理体验。比如,自己提出的一项修改建议曾经被他人或集体采纳,自己在那一时刻像一个拯救者。
很多德国幼儿园有“儿童议会”,在议会上讨论有关幼儿园的问题以及儿童活动,在议会上每个孩子都需要提出自己的想法,不论是能说会道的,还是害羞内向的,这正是幼儿园老师在为孩子们创造“建议被集体采纳”这一体验的机会。
有过施舍行为。曾把钱放进乞丐的帽子中。放进街头艺人的琴盒中。放进公众的捐款箱中。
家长怎么做呢
正面管教中的“家庭会议”是最好的工具,帮助孩子们获得归属感、价值感,让他们对与之相关的事情出主意负责任,并为他人做贡献。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这种机会,从家庭延伸到集体,让孩子在集体面前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看法,说服别人接受。
理解在会议讨论中,许多人的想法可以汇聚起来,派出一个人代表大家去发言。
社会情感
看到别人把东西掉在地上,能主动帮助拾起来。
能倾听别人把话说完,排队时也能够耐心等待。
懂得不是所有愿望都能立即实现。
既有赢的意愿,也能承受输的结果。
能为自己或他人保守一个秘密。理解如下两句话的意思:“这事只有你我知道。”“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
曾给别人写过信,或者收发过一封电子邮件。并满怀热情等待过一封信的到来,并从来信中得到过慰藉。
应该会简单地将礼品包装得漂亮。
原谅过成人某次不公正的惩罚。
能认识到什么是“公平”,什么是“不公正”,儿童有哪些权利。
家长怎么做呢?
在这方面真的真的只有四个字:身体力行。因为家长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个模仿对象。
在当今这个时代,信笺的美好与等待信件的心情极少极少,希望孩子也能够体会。
包装礼物是一种仪式感的体现,也能让收礼物的人感到更加被重视。
联合国的儿童十大权利大家有和孩子讲过吗?孩子原谅成人,意味着成人也可以放下身段,向孩子诚恳地道歉哦。
认知水平
能区别吃零食与进餐,能感觉到环视、匆匆一瞥、仔细端详之间的细微差别,知道散步与赶路是两个不同的词汇。
能记诵报警电话号码、医院急救号码或是火警电话号码,以及家人电话号码。
见过什么叫日晷。
知道地下水是什么。
知道字典是什么。
知道水平仪是什么。
知道慢镜头是什么。
知道筛检程序是什么。
知道市内地图是什么。
知道建筑模型是什么。
自主意识
曾实现过自己的一个诺言。
仅仅因为自己是一个孩子(一个普通的孩子)而自豪。
曾经提过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回答的问题。
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回答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玩具。
有把自己打扮漂亮的愿望,能感觉到哪些“服装风格”适合自己或不适合自己,比如会说:“这件毛衣不适合我。”
曾与别人为一条既定的规矩进行过争论,曾经改变过一条规矩,能理解常规和例外的相互关系。
家长怎么办?
当看到这几条时,我在想,包括我自己,有几个家长能和孩子讨论既定的规矩呢?
如何和孩子解释常规和例外,而不担心孩子总在寻找例外呢?
这里是以理据争,是拿出自己的论据以理服人,而不是胡搅蛮缠。让孩子和大人一起制定规则,和允许孩子通过谈判的方式改变之前定下的规则对培养权利意识非常重要。而且这里强调的是使用语言来沟通,而不是暴力。
观察世界
有意识地削过水果皮,然后打开果核看个究竟。
曾经对树叶上的脉络和自己手上的血管进行观察,并加以比较。
认识几种树叶,知道大自然中什么植物能吃,什么植物不能吃。
认识大自然的多面性。大自然有美好的一面,也有艰难、脆弱、需要保护的一面,同时还藏有危险和不可战胜的一面。
曾给自己测过脉搏,也给小伙伴和小动物测过脉搏。
参观过博物馆,感受过那里的一种特殊气氛。那些来自久远年代的陈列品将永久地存在下去。曾参观过一个古堡,体验到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
从望远镜中看过星空,并认识星座。
曾经把自己的名字当作歌词唱出来,可以模仿鸟和动物的叫声,在大自然中听过回声,从脚步声中感觉到过节奏,知道自己的耳朵有无法承受的音高限度。
沟通能力
能将电话上听到的信息传达给他人。
调解过一场纠纷,并使双方停止争执。
能从两个不同的立场阐述一场争执,能举例说明不公平是怎样一回事。
能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本身就是同理心的培养。
能举例说明一样东西的物质价值和感情价值之间的区别。
科学兴趣
对计量单位有一定的概念。比如。3公升相当于3个装满的牛奶瓶,会用自己的步子估量房间的宽度。
初步理解“智慧”这一概念。知道人的智慧和技术创造的人工智慧之间有差别。
做过简单的化学实验。如知道空杯子并不是空的,因为里面还有空气。
曾根据操作规程做过一次实验,并多次反复练习。
认识一位大师、一位专家或是一位能手,并与他们一道“工作”过。
德国发明家费舍尔提到,专家对孩子发生兴趣的领域的引导之重要性,担当的既是孩子的指路人,又是伯乐,能帮助孩子进一步深挖自己的兴趣。
德国一直提倡生活教育、体验教育、自然教育,这份清单其实就是德国教育理念的体现。有很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体验竟然都被列入,因为这些童年体验在德国人看来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长远影响,是一个完整童年的一部分。
这份清单只是一个参考,它并不是一份“标准答案”,不需要一模一样照做,而只是为我们提供一种思路,一盏明灯,激活我们内心对自我修炼的反思。
以爱为名,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坚持梦想
澄澈Zoe
美国正面管教认证讲师
鼓励咨询师
绘画心理分析咨询师
今日头条加V认证作者
行动派成员
非暴力沟通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