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怕的敌人,就是自己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
——罗曼罗兰
英国物理学家伊萨克牛顿,小时候心灵手巧,爱做小手工,但读书不用功,是班级里的差生,经常受到大家的取笑、嘲弄。
在13岁那年,他做了一架很漂亮、很灵巧的小风车带到学校。同学们见了都围过来看,牛顿看着大家羡慕的神情,忍不住得意地说:“怎么样?我的风车造得好吧?这是昨天晚上我一个人做出来的!”
听到牛顿越来越神气的话语,一个同学说:“是啊,这个小风车的外形造得还不错,可它为什么会转动?你懂这里面的原理吗?”牛顿尴尬极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同学看牛顿脸红了,劲头更足了,说:“哼!说不出来吧,可怜!自己做的东西自己讲不出原理,这说明什么?说明你不过和木匠一样!”牛顿被他这番话羞辱得无地自容。“木匠!木匠!连原理都讲不出来,还在这里逞能!”说着说着,有的同学动手打他的风车,七手八脚把小风车踩了个稀巴烂。望着这个冷酷的场面,牛顿伤心透了,但他孱弱的身体是打不过那些孩子的。他只有忍受这委屈,任凭眼泪一滴滴地流下来。
回到家里,牛顿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他把自已关在屋里,翻来覆去地想:“这些同学为什么敢欺侮我呢?难道是因为自己长得瘦小吗?不!绝不是因为这个。大家都瞧不起我,是因为我只会造风车却说不出它的原理来。”
从那以后,牛顿变了,变得肯动脑筋、爱学习了。什么事情他都要刨个根,究个底。他决心要向那些瞧不起他、嘲笑他、侮辱他的人证明,自己绝不只是个不懂原理的木匠。
从那时起,他看到磨面的风车,就去看个究竟;看到太阳光下的人影,他就想办法制造“太阳钟”;黑夜里,他仰望星空,就思索苍茫宇宙;刮风天,他又思索起如何测量风速的问题……
当牛顿从学校毕业时,校长自豪地在毕业典礼上宣布:“在这个班级里最使学校骄傲的学生是优秀的伊萨克牛顿!”年,18岁的牛顿被著名的英国到桥大学录取,从此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并取得重大成就,建立了成为近代物理学基础的牛顿运动三定律,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一系列辉煌成就,使他成为一位举世公认的科学巨人。
自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然而,我们的学生在这个方面的情况却并不如人意。
学生的现状和社会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在独生子女道德状况的自我评价中,有关独立性的道德优点评价指标均未超过半数。其中“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为38.9%,“做事有独立性不依赖他人”为40.3%,“有责任心”为45.9%。在道德缺点的自我评价中,20.4%的孩子明确表示“缺少生活自理能力”,18.3%的孩子“做事容易依赖别人”,28.0%的孩子“很少帮助家长干活。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现代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只有自强者才能生存与发展、才能成功。一个人如果在儿童时期事事依赖别人,没有独立做事的能力,在成年之后是难以独立于社会,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的。
(未完待续)
★感谢您的阅读,我会一直在原地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