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沉迷于骑士小说,耽于幻想,一切从主观出发。在第二次出游的途中,他将原野上的风车当成“坏东西”“巨人”,奋不顾身地攻打它,与它一决高下。堂·吉诃德的大战风车虽可笑、荒谬,但不得不说他做了我们很多人想做却没有做或不敢做的事情。其实,很多人也都有“骑士情节”“武侠情怀”,年轻时都曾怀揣着一颗济弱扶贫、伸张正义之心,但后来慢慢又被现实给打磨掉了菱角。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个“骑士迷”是如何与“坏东西”“巨人”作战的。
《战风车》(堂·吉诃德之二)10.5cm×11cm年
年获“第十四届全国藏书票、小版画艺术展”金奖
堂·吉诃德把风车看成是三头六臂的巨人,便驰马加鞭直冲过去,欲与风车比高下。他一枪刺中风车的翅膀,翅膀在风车里转得正猛,把吉诃德连人带马直扫出去,摔滚在地上,一时不能动弹,但他也不喊叫疼痛。因为骑士规则第九条规定:“骑士不论受了什么伤都不得哼痛”。——周东申
该作品截取了塞万提斯小说《堂·吉诃德》中的一个故事情节,原文如下:他戴好护胸,攥紧长矛,飞马上前,冲向前面的第一个风车。长矛刺中了风车翼,可疾风吹动风车翼,把长矛折断成几截,把马和骑士重重地摔倒在田野上。
《战风车》草稿
绘画艺术采用不同于小说的叙事方式,要求矛盾更集中、语言更精练、画面更简洁、更为立体地表现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等。在该作品中,周东申详细地刻画了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高潮瞬间,将小说中的文本语言用黑白木刻的形式表现出来,实现了由语象至图像的转化。堂·吉诃德身体呈弓形,左手紧握长矛插进风车翅膀,右手用盾牌护体,奋力支撑,不让身体倒下;他的马儿也因疾风之劲而重重地摔倒在地,恰好用头和身体顶住了风车翅膀,甚至其右前蹄已穿透风车翅膀。在堂·吉诃德和他的马儿的奋力搏斗之下,风车翅膀竖直地立在地面,既未左倾,也未右倒。就在堂·吉诃德与他的马儿与风车战斗的过程中,远处的其他风车仍旧在正常运转——周东申在画面右下角刻画了两个正在转动的风车。这进一步让我们看到堂·吉诃德大战风车这件事情的荒诞和可笑。
《战风车》局部一
《战风车》》局部二
周东申认为艺术首先得让人看懂,然后才能传达出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因此,他的版画作品注重形象写实、造型准确生动、主题深刻、内涵丰富。例如,该作品采用圆形构图,使画面饱满而富有张力。周东申受过专门的学院派训练,专门研究过解剖,造型基础扎实。即使没有见过堂·吉诃德本人,也没有亲见大战风车的场面,仍可以表现得很具体、真实、生动。周东申用线造型,先用刻刀在木版上刻出堂·吉诃德、风车翅膀和马的轮廓线表现结构,再用细短的斜线表现肌肉和调子,使形象更加准确、立体。用高光刻画和处理堂·吉诃德的头部和双手,使其成为画面的中心,也是观众的目光最先看到的地方。为了突出堂·吉诃德和他的马儿都骨瘦如柴的特点,将堂·吉诃德的身体和肌肉、风车翅膀、马的身体和肌肉都用细短的斜线和点进行刻画,使画面形象既统一又生动。从而,通过深刻表现堂·吉诃德伸张正义的精神,使观众震撼于塞万提斯和周东申丰富的想象力,感动于堂·吉诃德敢闯敢拼、坚持不懈地为理想奋斗的精神。——云沙西河
《战风车》局部三
堂·吉诃德大战风车是可笑的、荒谬的,但同时他又是理想主义的化身。他嫉恶如仇、同情弱小,敢于伸张正义,勇于向恶势力发起进攻。即便拼得头破血流,也不向恶势力低头。通过堂·吉诃德这一典型,塞万提斯怀着悲哀的心情宣告了信仰主义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