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报观察绿色铺底的青海高质量发展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芈峤

魅力西宁。资料图片

在塔拉滩、在龙羊峡、在昆仑山沿线……随着水轮机、光伏面板和风机的运转,特高压工程将青海清洁能源送往祖国各地;

在河湟谷地、柴达木绿洲、青南大草原……通过化肥农药“双减”、有机肥施用、农田残膜回收、有机草原监测认证,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建立,一批批牦牛、青稞、藏羊、油菜、冷水鱼、枸杞等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

在青海湖、在茶卡盐池、在祁连山腹地……随着青海生态旅游的叫好又叫座,引发互联网热度高涨,青海被越来越多的“驴友”列为人生必去清单;

“大风车”迎风飞舞,将源源不断的绿色风电能源昼夜不停地从青海输向四方。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李娜魏雅琪摄

在察尔汗盐湖、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在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随着盐湖资源开发技术的不断突破,盐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青海盐湖产品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代农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医药健康产业链中。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干部群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新经济发展常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青海全面贯彻落实。

“青豫”特高压是世界首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通道,该工程将有效提升青海大部分地区清洁能源的整体外送消纳水平。

五年来,青海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实际、扬长避短,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打造“高地”,建设“四地”,扎扎实实走上了具有高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五年来的探索表明,青海发展优势已然显现——生态资源是最大的资源,生态优势是最大的优势,绿色发展是最大的发展。

进入夏季,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亿林枸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有机枸杞种植基地里,红色的果实如珠链般挂满枝头,远远望去火红一片颇为壮观。

魅力西宁。黎晓刚摄

这家拥有国内第一张中国有机枸杞产品认证证书的大型枸杞生产企业,最初建立在干旱荒芜的撂荒地上,随着企业打造有机枸杞生产基地,不仅有了优美的环境,生产出的枸杞更凭借绿色品质,80%出口欧洲,并且出口额连续10年位列青海省第一。

电子级多晶硅项目的顺利投产,使青海成为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和电子材料基地,具有强烈的推动作用。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李娜魏雅琪摄

公司总经理赵海东说:“以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引领,企业贯彻‘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有机农业’的发展理念,以柴达木得天独厚的气候、水质、土壤等自然条件为资源依托,严格控制枸杞农药残留,施用自发酵羊粪有机肥,引用昆仑山雪融水灌溉,加工过程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建立全过程追溯体系,才生产出了优质的有机枸杞产品。”正是靠着把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和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企业为行业发展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

海黄大桥的建成进一步完善我省整体路网和黄河过河通道的总体布局,改善黄河两岸的交通格局。

五月到九月,是青海最美的季节。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是网络上网友对青海湖、茶卡盐湖、昆仑雪山独特景致念念不忘,有许多“驴友”在网络上询问青海的疫情防控情况,随时准备来青,与大美青海来一个亲密拥抱。青海冬季冰雪运动方兴未艾,在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催动下,乡村滑雪已成为群众性运动,岗什卡雪山成为中外冰雪运动爱好者的梦中天堂。

地处黄河之滨的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阿什贡国家地质公园,以独特的自然地貌景观和地质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企业负责人喇海清感慨:“在青海开发旅游,不需要多少人为设施插入。保护好自然,呈现最原始的生态就是最能吸引人的景致。”

近年来,青海加快文旅融合与公共体育发展,推进景区提档升级,大力发展“互联网+旅游”新业态,建设国家级生态旅游线路和风景道,寻求绿色发展和旅游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截至目前,青海已普查文旅资源单体处,推出精品线路条。多年的探索和积淀,使得青海的生态旅游品质引起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791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