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激活动能,奏响农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看的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

——宁乡70年发展成就巡礼”

农业篇

金秋时节

秋风送爽

沩江两岸金色稻浪翻滚

孕育着楚沩大地上沉甸甸的丰收喜悦

沩水、乌江、楚江、靳江四条河流穿境而过,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宁乡带来了丰厚的物产,勤劳的宁乡人民为这片富饶的土地赢得了“鱼米之乡”的美誉。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宁乡历届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政策方针,不断总结发展经验,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改革,加大农业生产投入,粮食生产得到了全面恢复和发展,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严重短缺,发展到了今天的粮谷满仓、丰衣足食。

年,宁乡农民人均收入仅20元。而到年,宁乡农民人均收入已达元,70年间增长了倍。年至年,宁乡农业总产值由31.6亿元增至.77亿元。连续11年蝉联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宁乡米”品牌凸显、香飘海内外,宁乡花猪百亿产业初具雏形,一批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业+”创收效益显著。

多年来,宁乡着力优化提升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效途径,从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市迈进。

大屯营的现代农业。黄智斌摄。

老农具变展品时代变迁触手可及

“过去我们农村生产落后、生活贫穷,‘土改’前吃不饱、穿不暖;有了土地农民才翻了身,解决了温饱;改革开放后,农民才富起来了!”今年83岁的谢国恩,经历了“建国前—解放初期—改革开放”三个时代的变迁,农业发展对生活带来的变化,于他有切身体会,并在大成桥镇打造了一家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博物馆”,集中展出多件农耕“古董”。

宁乡虽然是农业大县,但解放前农业生产十分落后。全县5.5%的地主阶级占了全县45%的耕地,而占农村人口51%的贫雇农只拥有5.39%的耕地面积,久而久之,农业生产力被束缚。年,宁乡粮食总产量仅2.45亿公斤,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0元。

“农业要发展,就要现代化。以前,4个壮劳动力打配合,工作12个小时,才能收两亩田稻子,一个壮劳动力从早干到晚顶多能出斤米。现在一个小收割机个把钟头就可以收10来亩。”在谢国恩的收藏品中,拌桶、风车、水车、耙……这些古旧农具都各有故事,也都曾在农事中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但是现在,它们都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供人了解过去的展品。

“宁乡是现代化农田机械用得最早的县之一,第一台型号煤气抽水机就安装在我们这里。”从谢国恩家的三楼抬眼望,可以看到屋后连片的金色稻田,再远一点就是沩江,抽水机便是安装在沩江边上一个叫坝子塘的地方。谢国恩说,以前都是用二人踩的水车抽水灌田,两个壮汉踩一天可浇灌几十亩,一个生产队需要好几台水车。年,当地政府采购了第一台型号煤气抽水机,“大家都震惊了,一天一夜可以灌几百亩!”

老装备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除了藏身博物馆,又被赋予了新的“功能”。

在离农耕文化博物馆不足5公里的大成桥镇鹊山村现代农业产业园里,近年搭起了两架水车,成为游人拍照打卡的“网红”景点。

妇女踩打谷机扮禾的场景。

公社猪场场景。

从手工到机耕全面开启农业转型升级之路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走进位于双江口镇箭楼村的圆湖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一行醒目的大字跃入记者眼帘。

“农业要高效,就靠机械化。我们小时候用牛犁田的话应该是两亩多一天,现在耕田机一天可耕40亩,收割机一天可以收50亩,年合作社实现产值近万元,只用了四五十个工人。”圆湖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勇告诉记者,该合作社现有日烘干吨烘干中心一处、0吨仓储中心一座、智能密室催芽育秧中心一处,拥有包括全自动飞行植保机、高速插秧机等各种大中型农机具50余台(套)。该合作社除了经营自有的多亩优质稻,还为周边近2万亩农田、余户农户提供从耕种、收割到销售全套服务。

进入新世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迈入新的阶段,农业结构单一、农民负担过重等农村改革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逐步显现。改革农村税费、构建惠农政策新框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等成为这一阶段农村改革的主要任务,宁乡着力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免除农业税,结束了长达2多年的农民缴纳田赋的历史,农村生产力又一次得到解放。9年7月21日,宁乡第一家土地专业合作社在东湖塘镇南竹村成立。

随着土地流转的深入,各种基于土地流转而形成的合作社、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随之诞生。“鹊山模式”的横空出世,更是一举解决了“有田无人种、有人无田种”的人地矛盾。金霞、万家春、卫红米业、花明粮油等本地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在政府的引导扶持下,全程参与基地建设和生产服务,既可确保基地优质稻订单生产率达到80%以上,使农民吃下定心丸,带动农民亩平增收元以上。

“我们主要采用订单生产的形式,根据市场消费者的订单情况和需求情况来组织加工生产。”花明粮油是粮食行业的一名“老兵”,从国有粮食企业经过改革改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了今天的股份制民营企业。目前,该公司主要生产中高端大米产品。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对该公司的生产经营提出了新的挑战。

与此同时,土地流转为农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在近30年时间里,宁乡烟叶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年,我家是村里3户烟农之一,种了三四年就尝到了甜头,有了几万元积蓄,5年便建起了村里为数不多的两层楼房。要知道,种烟种到10亩以上规模,年纯收入就有近2万元。7年,我将楼房搞了装修。9年,我儿子结婚,新楼房迎进新媳妇,被乡亲们称为‘幸福之家’。”作为9万多名烟农与多名零售户中的一个,喻家坳乡烟农欧仁云一家便享受到了烟叶产业带来的红利。

但土地改革深入带来的红利,远不止于传统的农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为新、老农民利益的结合创造了更多机遇。

丰收在望。

借力现代化打造宁乡农业产业品牌发展

“粮猪大县”是宁乡一块名扬四海的金字招牌。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宁乡味道”而来。

“花猪产业通过最近一二十年的发展,从3年的7头猪、7个血缘、不足头种猪开始,到现在年出栏10万头以上。下一步将用3到5年时间,打造成为‘双百’产业,即一百个亿的产值和一百万头的养殖量。”被誉为“猪司令”的李述初表示,宁乡花猪的名气从宋朝起就传遍全国,与“荣昌猪”“太湖猪”“金华猪”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猪”。近年来,在创建国家农业示范园区的春风下,以流沙河镇为中心的周边乡镇,众多企业和农民通过发展宁乡花猪特色产业带动了农业产业的振兴。

“没有创新、没有品牌,一味消费‘灰汤贡鸭’这个名号是无法让灰汤鸭走得更远的。我从9年开始从事灰汤鸭项目,因为灰汤鸭的文化底蕴具备打造成一个品牌的条件和规模。”灰汤鸭品牌“湘一”创始人罗玉林告诉记者,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为灰汤鸭“重树雄风”埋下了伏笔。过去的灰汤,家家户户养鸭,但没有一个领头人,更没有品牌,始终处于“小打小闹”的尴尬境地。年9月18日,湖南湘一灰汤鸭业有限公司成立,是一家集鸭养殖、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企业。该公司流转了多亩土地建设稻鸭生态共养示范基地,并与当地农户签订合作协议,走上“抱团”发展道路。

新农人的加入,为宁乡农业的转型发展之路注入了新鲜血液。

4年前,湘都生态农业公司在大成桥镇永盛村横空出世,流转闲置资源,建基地,用高端蔬菜打开北京、长沙市场,一年销售额达多万元。4年来,该公司跳出单一农业,新业态“无中生有”,不仅办起了餐饮住宿,还建起了拓展训练基地、农旅休闲项目,湘都中等职业学校于年开校迎新,投资8亿元、在建的建康养庄园志在打造全国示范……湘都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最佳样板。

“从观念上讲,已截然不同。更多的是想做现代化生态农业,把一些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中,去提高产品品质和产量。”毕业于中南大学的丁伟从北京一家上市公司离职,回到家乡鹊山村创业,成立贪吃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当起了“泥腿子”。今年7月,丁伟的水产养殖基地正式对外营业,该基地占地亩,集小龙虾、鳜鱼、鲈鱼等水产养殖与休闲农庄于一体,两个多月以来,已创造营收多万元。

宁乡这个传统农业县,拥有国家农业科技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产品深加工创业园等“国字号”园区,企业品牌数量居全省第一。年,宁乡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家。同年,“宁乡花猪”“沩山茶叶”“灰汤鸭”获评长沙市十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加加”“益君”“流沙河”“金太阳”“湘都”获评长沙市知名农业企业品牌,“楚沩香”宁乡花猪获评长沙市知名农产品牌,“加加”“金太阳”“沩山茶业”获评长沙市十大农业企业品牌。到年,全市计划新增绿色、有机认证农产品30个。

宁乡农业,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宁乡人民的生活,也从追求温饱,到了奔跑迈向小康的新时代!

未来的宁乡,将立足自身优势,用工业思维谋农业发展,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与产业,走出一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优质高效乡村振兴之路。

大成桥镇鹊山村村民在基地采摘红薯叶。

农业大事记

●年10月,第一批土改试点在梅湖、福田、正农桥、石歧、奇观、黄材六个乡进行。从年1月起,全县土改运动全面铺开。

●年春天,宁乡第一个农业生产临时互助组“王国华互助组”成立。

●年10月,全县基本实现农业生产高级合作化,完成以公有制集体经济取代个体私有经济的历史变革。

●年,县委发出关于试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责任制若干具体问题处理办法》的通知。

●年12月,县委下发《关于做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工作的若干规定》文件,明确水田承包延长期限为30年。

●6年,“宁乡猪”系列产品在湖南第八届(国际)农博会上获金奖。

●8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粮食先进县、全省产油大县、全省冬季农业先进县等省级以上荣誉。

●9年,创建全国生猪生产品牌县;宁乡第一家土地专业合作社在东湖塘镇南竹村成立。

●年,首创农民自己的银行卫红“粮食银行”;湖南粮食集团宁乡产业园、湖南印象麓山现代农业、盼盼食品湖南生产基地、康师傅等过亿元项目成功落户宁乡。

●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开始,于年12月基本完成。

●年,“鹊山模式”成为年中国改革年度十大案例之一;亮沩茶叶产业示范园获批湖南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农科园农产品加工示范园获批长沙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长沙大河西农产口物流园获评中国民生示范工程。

●年,宁乡入围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年,“宁乡花猪”“沩山茶叶”“灰汤鸭”获评长沙市十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见证着说:种田不要湿裤脚了!

“碰上好时代,搭帮好政策,你看我,种了一辈子的田,真没想过种田不要湿裤脚!”9月中旬,东湖塘镇泉山村,凉爽的秋风中浸润着稻香。老农庞志军骑着摩托车出现在宽阔的机耕道上,秋收在即,这是他最后一次来看水。

“以前种田,起早摸黑都在田里,一身泥水一身汗,一个人种不了几亩地,亩产也不过几百斤。”世代为农的庞志军,自上世纪70年代就从父辈手中接过锄头,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快70岁的自己居然做了种粮大户,“又脏又累收入又低”的赤脚农民形象也完全颠覆了。

“种了一辈子田,哪里想过现在的效率会这么高,全程机械化,我只要来看几次水就可以了,一个人看十几亩田是小事一桩。”近年来,庞志军承包了16亩水田,从耕地、插秧、喷药、收割全程都用上了机械,他只需要偶尔到田间走走就可以。

更幸运的是,庞志军所在的东湖塘镇泉山村于年启动了金山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多万元,通过建设灌区配套、机耕道路配套等,建成高标准农田多亩,改善农田0多亩,项目建成以后增收粮食80多万公斤。尤其是3米多宽的机耕道建成后,庞志军学会了骑摩托车,“来田里,锄头在摩托车上一放,几分钟一个来回,方便得很。水系通畅了,产量更稳定了,今年亩产0斤没问题。现在种田,真的不辛苦!”

(来源:今日宁乡编辑:陶湘校对:黄杏校审:刘飞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57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