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由达芬奇提出,荷兰人造出来当船,美国

正如人类渴望能插上双翅飞上九重天一样,人类也一直试图闯入深不可测的海底世界。除了一探神奇的海底奥秘,更重要的是在军事领域赢得先机。

在人类长达数千年的海(水)战历史上,各种船舶行驶在毫无遮蔽物的海面上,只要天气不算太糟,就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发现敌人,当然同时也会被敌人发现。这时候军事家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潜入水下,就可以在敌人毫无觉察的情况下行动。

而这种想法就催生了最早的水下作战——派遣水性好的人潜泳至敌船下方进行破坏活动。但是由于人类体能有限,只能在水下潜泳很短的时间,且严重受到水文条件的影响,这种作战方式受到诸多限制。

由此人们就会进一步希望借助器械来实施这些行动。由于技术的限制,尽管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进展依旧十分缓慢。

■传说公元前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就曾乘坐玻璃桶潜入海中,饱览海底的美妙景色。

早在公元前4世纪,波斯帝国就出现了最早的职业潜水者,专事从沉船中打捞财宝。此后古希腊人也在海战中进行了潜水侦察行动。传说公元前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就曾乘坐玻璃桶潜入海中,饱览海底的美妙景色,这可能就是最早的潜水机械了。

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大师兼发明家达·芬奇最早提出了关于潜艇的设计。而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潜艇研究是意大利人伦纳德于公元年提出的“水下航行船体结构”理论。

年,英国人威廉·伯恩在其出版的著作《发明》中第一次明确阐述了潜艇的原理:“在水中的任何大小的物体,如果其重量不变而其体积可大可小。那么,你要它浮它就会浮,你要它沉它就会沉。”

从原理上说,这是正确的,但是对于如何建造这么一个“可大可小”的机器,伯恩只是在书中描写了他自己想象的这么一艘“潜艇”,希望用皮革来建造需要伸缩的部位和连接处,不过他本人却没能将这些想法付诸实施。

年,荷兰人科尼利斯·范·德雷布尔在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艘人力潜艇,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下,并能在水下行进的“船”。它的船体像一个木柜,木质结构,外面覆盖着涂有油脂的牛皮,船内装有作为压载水舱使用的羊皮囊。

下潜时向羊皮囊注水,上浮时将水从中挤出。这艘潜水船以多根木桨来驱动,可载12名船员,能够潜入水下3-5米。德雷布尔的“潜艇”被公认为现代潜艇的雏形,因此他被尊称为“潜艇之父”,这位荷兰人的发明毫无疑问是潜艇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最早提出潜艇设计的意大利著名艺术大师兼发明家达·芬奇。

■年,科尼利斯·范·德雷布尔建成世界上第一艘人力驱动潜艇。

不过这纯属灵光乍现,在此之后近二百年的时间,是潜艇技术发展的黑暗时代。尽管有许多人围绕潜艇和水下航行的理论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但成果甚微。这些人并不都是学者和有志推动水下航行器发展的人,其中不乏居心叵测、哗众取宠之徒,专以混淆视听为能事,全然不顾物理学以及材料学的基本原理。

这种“假作真来真亦假”的情况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或许是后来的谎言家们再也没办法编出有新意的“理论”,也可能是公众已经厌倦了这些调调,后来的哗众取宠者就开始建造一些潜艇,不过严格的说这些大都只能算是模型。

他们的行为本质上就和今人用假项目骗取贷款的行为差不多,只是为了吸引大众的注意以谋求个人利益,而根本不打算推动潜艇技术的进步或者建造一艘有实用价值的潜艇。

例如在年,法国人德·桑就曾经在荷兰的鹿特丹建造了一艘大型潜艇并进行了公开的展出,这艘“潜艇”长约22米,宽约2.4米。此人大吹牛皮,声称该艇奔驰如飞,天下无敌。当然,这个大骗子并没有笨到拿自己设计制造的这艘“潜艇”去试航。诸如此类的东西如果以现代人或者专业人员的眼光来看,自然一眼就可以洞悉这不过是个骗局和笑话,但是这么一个“怪物”在那个时代的平民百姓看来确实也真假难辨。

■潜艇的鼻祖潜水钟。

新的曙光直到18世纪中叶才重新显现,这一阶段,对于水下航行技术,人们依旧处于摸索阶段。

一位名叫纳撒内尔·西蒙斯的英国木匠严格按照伯恩的理论,自费建造了一艘颇具研究价值的潜艇。这艘潜艇较好地解决了水密性和在水中升降的问题,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并没有解决其如何在水下移动的问题。

这大概是因为西蒙斯已经没有足够的钱来继续他的研究了,这位运气不佳的木匠最后只得忍痛将自己的作品销毁。而另一个英国工匠戴则设法将一条渔船改装成潜艇(依旧是个只能潜水而不能航行的玩艺,称之为潜水器才更加合适)用于商业性表演,这条渔船在中部有一个水密舱,下沉的方式是使用重物压载。

据这位工匠声称,他曾经用这个玩艺潜至约10米深的海中,并滞留了24小时。这肯定带有夸大的成分,如果真的用那种原始的潜艇潜入水下并滞留24小时之久,那他早已因为缺氧而被活活憋死了。

不过估计他确实成功的使用这艘潜艇进行过一些浅水区域的下潜,因为他此后便要在普利茅斯外海进行一次公开的潜水表演,甚至扬言要潜至约30米的深度,滞留12个小时。

倘若以正常人的逻辑思维来考量,想必不至于是毫无把握的撞大运,毕竟这事情攸关自己性命,一旦失败的话他本人势必葬身鱼腹,因此还有一些当地赌徒为此下注。

不过这个冒失的工匠在表演中下潜之后就再也没浮上来,大概此人过度自信且缺乏物理知识,对于水压在不同深度的变化没什么概念,又不知道混水摸鱼(反正又没人可以确认他究竟潜了多深,就算他只潜到7、8米别人也不知道),下水之后直扑30米的深度,然后就被水压挤扁了。

也可能是该艇的水密性出了问题造成进水沉没,不过真相如何已经是永远的谜了。那些投注赌他会成功的赌徒们自然是输了个精光。

这些英国人的勇敢尝试并没有为潜艇技术的发展带来什么帮助,他们尽管取得了某种程度的成功,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成功的经验也没有被保留下来。但是总算使人相信,水下航行器并不是一种异想天开的东西,某种程度上也激发了后人研究的热情,未来的尝试也就不再局限于英国,而是在世界各地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

年,俄国人叶菲姆·尼科诺夫制造出了一艘潜水船,这艘船用橡木、松木板、皮革、粗麻布、树脂、铁条、铜皮等材料制成。此后,潜艇的发展又一次进入停滞期。

年,美国的水下航行理论爱好者大卫·布希内尔建成“海龟”号潜艇并尝试用于作战。

这种潜艇与它的前辈们截然不同,完全是为了军事目的而研制的,制造者力求性能稳定可靠,简单实用,大量采用手工操作的装置,而不像以往那样堆迭一些新颖花俏但却不可靠的技术。

潜艇的外形像两个拼起来的大龟壳(所谓“海龟”就是因此而得名),靠操作员手工摇动螺旋桨来前进,下潜的方式是向水舱里灌入海水,而上浮的时候则使用压力水泵来排水。由于没有氧气源,因此该艇只能在水下滞留约30分钟。

为了安全起见,还在艇体下部带上了一些压载铅块,这样既可以保证潜艇的稳定性,又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将其丢掉来加速潜艇的上浮。该艇的攻击方式也很简单,在艇的顶部伸出一个钻子,用绳子将钻头和一个装满火药的木桶连在一起,潜艇设法靠近敌舰后潜至敌舰底部,操作员把钻子钻在敌船的船底上,然后赶紧丢下钻子逃跑,连在钻子上的炸药桶会在一段时间后起爆。

麻烦的是,这艘需要进行大量手工操作的潜艇仅有一名乘员,如此纷繁的操作规程对于孤独的驾驶者来说实在是太过繁重。不过急不可耐的美国人还是很快就把这艘潜艇用于实战,攻击纽约港外的英国军舰“鹰”号,那是英国舰队的旗舰。

■年,大卫·布希内尔建成“海龟”号潜艇是第一艘完全为了军事目的而研制的潜艇。

袭击当天,原计划是由布希内尔本人驾艇出击,可惜他当时患病,只好临阵换将。年9月6日夜,这艘“海龟”号拖上一桶炸药,由一位胆气过人的上士埃斯拉·李驾驶发起偷袭。

这位上士手忙脚乱地操作着潜艇,在费了一番周折之后终于成功地潜航至目标船底。此时攻击行动可以说已经成功了99%,不料这位李上士的运气实在是太背了,在安装炸药的过程中,可能是由于过分紧张或者是把钻头钻在了船底的金属部件上,总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把钻头钻入船底。

本来时间还有些富余,他可以另外换个地方再进行一次尝试,不过不知道为什么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决定撤退。

谁知上浮之后没跑多远就被英国巡逻艇发现,这时没能用掉的炸药桶派上了大用场,李上士迅速将炸药桶抛下并引爆,随后就把那个手摇螺旋桨摇得如同风车一般,在爆炸产生的烟雾掩护下逃之夭夭。尽管该艇的攻击功亏一篑,但是英国海军经历了这场虚惊之后再也不敢轻易地靠近海岸。

因此公正的说,这艘结构如此简单的潜艇也算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然而布希内尔本人似乎因这次行动的功败垂成而大受打击,此后就放弃了对其产品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但是必须承认的是,这艘简单的“海龟”号作为第一艘具备实战价值且被用于实战的潜艇,在潜艇的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正是在“海龟”号之后,几乎所有关于潜艇的研究活动都是围绕着军事目的而展开。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345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