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0年,作品成活率最高的导演非他莫属

国剧60讲

第二季

第7期

下为文稿:

大家好,欢迎来到国剧60讲第二季。我是主讲人李星文。

今天我们要聊一聊在过去10年中,作品成活率最高的导演孔笙。孔笙是土生土长的山影人,是在片场成长起来的实战派导演。在山东影视制作中心的传帮带体系中,他修炼出了娴熟的摄像技能。在类型繁多的生产实践中,他修炼出驾驭各种题材的导演能力。

年,孔笙以摄像助理的身份入行,跟组拍摄张新建执导的电视剧《刘连仁》。之后长期担任摄像工作,《孔子》和《孔繁森》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年,孔笙第一次独立执导了电视剧《民警程广泉》,逐渐把重心转移到导演工作上。

年,孔笙和张新建联合执导的《闯关东》在央视播出。山影从这部戏开始了“电视剧国家队”的时期,孔笙是其中的主将,《钢铁年代》《温州一家人》《北平无战事》《父母爱情》《琅琊榜》等作品出自他手。

《刘连仁》现场合影,前排右二为孔笙

再之后,孔笙在民营公司正午阳光大展身手,《欢乐颂》的渗透率极高,从一线到五线城市均有极高热度。《精绝古城》把鬼怪题材拍出了现实主义的感觉。而《大江大河》可谓叫好又叫座,成为献礼剧中的标杆之作。

过去10年中,孔笙三获白玉兰奖最佳导演奖,一次获飞天奖最佳导演奖,作品更是获奖无数。他既擅长沉稳厚重的传统鲁剧,也擅长充满网感的新型题材。能够得到业内人士和成熟观众的喜爱,也能吸引到喜欢互动的年轻观众。

孔笙擒获飞天奖

孔笙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低调的人。年底,孔笙获得飞天奖表彰后,我曾经和他面对面畅谈三小时,聊了他二十年的导演之路。年初,《大江大河》的专家研讨会之前,我再次拽住孔笙导演,与他复盘了过去三年的创作心得。

话说从头。孔笙和侯鸿亮认识已有近30年。孔笙在山东电视台做摄像,不到20岁的侯鸿亮还在部队当兵。部队电教室有一台非常好的摄像机,孔笙拍戏经常去租那台机器,侯鸿亮就作为跟机员跟组拍戏,职责是保护机器。

据孔笙介绍,侯鸿亮那时候就有着超越实际年龄的成熟感,有个比他大四岁的摄像助理天天管他叫“侯哥”,他也非常自然地答应着。侯鸿亮先跟着他们学摄像,后来又去电影学院进修导演。正式入行之后做过导演,也做过摄像,后来做了制片人,在这个岗位上如鱼得水。

孔笙团队的另一个成员李雪是学表演的,年毕业后进入山影,不想当演员,迷上了摄像,就给孔笙当了徒弟,从摄像助理、摄像、导演一步步干起来。这个团队从《闯关东》开始相对固定下来,孔笙带的B组在东北山里呆了好几个月,有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深厚感情。

孔笙上世纪80年代入行,跟着老师张智胜学摄像。张智胜是91版《孔子》的摄影师,孔笙跟着他做副摄影。他主动要求参加后期制作,相当于还做了剪辑助理。这段经历让他知道了前期该拍什么、不该拍什么。同时,他和山影的主力导演王文杰、唐敬睿、张新建等都合作过,学到不少知识和经验。

《孔子》现场合影,后排右四为孔笙

孔笙独立执导的第一部作品,就是侯鸿亮制片的《民警程广泉》。侯鸿亮问他要不要做导演?他说还是做摄像更舒服。“做摄像可以跟不同的导演合作,进退自如。有些导演不太懂摄像,会跟你讨论怎么拍;有些导演不太懂表演,会跟你商量演员该怎么演。可以根据导演的特点,想往前冲就冲一冲,想往后退就退一退。”

除此之外,他对话事人的身份也有些畏惧。他说,“虽然做摄像的时候是干了挺多导演的活儿,但毕竟有导演在那里,心理上是放松的。当导演要在现场迅速下判断、做决定,一旦卡在什么地方,剧组所有人都看着你,等你拿主意,确实不一样。”

由摄像到导演的这一步还是迈出去了。《民警程广泉》获得电视剧飞天奖的二等奖。但孔笙在之后的几年里并没有专做导演,他为《红十字方队》和《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当过摄像,也为《阿里山的女儿》当过剪辑。在年完成了一部投资极低、周期特短的电视剧后,他甚至对电视剧失去了兴趣。

孔笙和侯鸿亮、李雪组成小分队去拍纪录片,内容是二战中国受害者对日诉讼,一共二十多集,每集二十多分钟,做了一年半。在后期制作的6个月时间里,孔笙每天早上9点钟进机房,晚上1点钟出来,面前是几页纸的故事大纲,素材是大量中外人士的采访,很难挑。

侯鸿亮、孔笙和李雪

做纪录片很劳累,而且不挣钱。一段时间以后,三人出于生计各自接活儿,又回到电视剧行业。重新开始的导演生涯并不顺利,孔笙拍的《明宫夕照》后期做到一半,投资方收回了剪辑权。再拍《绝密押运》,又遇到同样的故事。

《前门楼子九丈九》和《风车》这两部京味剧,是孔笙的真爱。他把《前门楼子九丈九》剪出了满意的版本,但突然接到通知说要上央视,得把一些意思不太好的北京话删掉。孔笙感觉很心疼,但也无力抗争。最终没有达到理想的播出效果。

拍摄期间,孔笙做了很多功课,不只主要演员要说北京话,群众演员也都用北京口儿的。多年以后,他拍摄了另一部京味剧《风车》。刘雁的剧本写了地道的老北京胡同文化,孔笙他们的影像转化也相当成功。即使是现在,如果遇到合适的老北京戏,他还想拍。

孔笙念念不忘的是《闯关东》的拍摄经历。B组在东北拍戏,木帮和马帮的戏还好说,只是天寒地冻。而放排的戏没有先例可循,从选景到道具,从进度统筹到现场调度,都有极高的难度和极大的不确定性。有人提出简化拍摄方案,但在编剧高满堂和导演孔笙的坚持下,还是动真格的了。

导演组往上游走了二百多公里,来回三次考察路线。故事进行过程中,木排有几次要停在岸边。哪儿能停,哪儿不能停;哪些戏在停的时候拍,哪些戏在行进的时候拍;白天拍多少,晚上拍多少。都要做很详尽的规划。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最后时刻,在不太适合停的地方,孔笙要求必须停下来拍,因为再往下游走,周围环境变化了,不接戏了。放排工人担心会崩排,因为水流的冲击力非常大。最后还是强行拍了。结果排后面崩了一截,顺流飘走好多木头,但整个排保住了。

鲜儿和传武跟着排帮在江上行走这段戏,是这部剧影像上的华彩乐章。作为对一个消逝的行当的唯一的视频再现,被放进一个民俗档案馆里反复播放。《闯关东》拍下来,孔笙和他的团队得到充分的锤炼,具备了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这之后就是《生死线》了。编剧兰小龙因为《士兵突击》而成为青年编剧中的翘楚。《我的团长我的团》是年3月初在江苏、东方、北京、云南四家卫视开播,《生死线》是年1月1日在云南、贵州、吉林、重庆四家卫视开播。拼播阵容从一线卫视到二线卫视,就能看出《生死线》发行上的不易。

这是一部作者型的电视剧,兰小龙继续对国民性深入思索,而孔笙也没有按照赏心悦目的风格去拍摄。晦涩的剧情和灰头土脸的画面,其实都有些赶客。但孔笙说,这就是我们内心感动、特别想拍的东西。

兰小龙对战争有他自己的理解。比如四道风很伤心,特别想死,朝自己开枪,枪却不响;被炸到了也能从瓦片堆里爬起来,枪林弹雨都打不着他,还能给乌龟放生;最后一开门被他叔打死了。这是非现实主义的,看上去很荒诞,但如果你看进去了,一切就都对了。

《生死线》47集拍了5个多月,过程艰苦卓绝。但收视率一般。孔笙说,“它确实没那么通俗,失落应该说有一点,但不管是圈内人的反馈还是网上观众的评论,喜欢的人是真喜欢。我发过一条微博说我自己的戏里我最喜欢《生死线》,就是比较怀念当时的创作心境,怀念一帮人吃苦受累都特愉快的那一股劲儿。后面拍戏的条件相对好了,反而没有那种感觉了。”

《钢铁年代》是孔笙和高满堂合作的延续,他最满意的是拍出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春光明媚的味道和人心向上的气氛。《温州一家人》是建立在深度采访基础上的个体生命传奇,时代风貌和命运沉浮都有了,遗憾的是没有戳得更深。商人发家致富的过程,总会有些灰色地带,高满堂写过一些,后来模糊处理了。

《温州一家人》的拍摄,在温州、陕北、意大利、法国、俄罗斯各地转场,让剧组上下人困马乏。他们想找个不折腾的戏拍,于是上马了《父母爱情》。本想着这是一家人在海岛上的故事,拍起来应该很轻松。但剧组在青岛找不到合适的大院,就找了个荒岛,按一比一的比例,搭了一个营地大院出来。

《父母爱情》是作者刘静以自家故事为原型写的,用喜剧的方式写了婚姻生活的种种错位,以及两姐妹之间不同的命运跌宕。语言很清新,细节有生活,演员表演活灵活现,豆瓣起评分就不低,在播出三年后持续上涨。

这部剧是新丽传媒和山影联合打造的,强强组合并没有成为发行的保障。当时荧屏上盛行抗日神剧和家庭虐剧,扎实的现实主义作品反倒无人问津。很长一段时间以后,《父母爱情》在春节期间登录央视一套,播出节奏支离破碎,但仍然取得了当年的收视冠军。

年10月播出的《北平无战事》,编剧兼总制片人是刘和平。孔笙说,“这个戏我不用费心剧本,只要琢磨怎么更好地把剧本里的东西传达出来。它没有那种拍桌子骂人的剧烈冲突,如果潜台词出不来就显得干。他看了他一眼,心里在想什么,这是有难度的地方。最终效果也得益于演员的表演。”

真正让孔笙感到挠头的是七大影帝的档期和对戏。全组有拍摄进度,还得协调好演员的时间。你签一百天分几次来,他签八十天分几次来,来了还得能搭到一块去。最难的是经常有那种群戏,大牌演员坐几个小时一句词没有,不能让人家觉得不舒服。说起来,拍戏就是一个高难度的拼图游戏。

孔笙团队的声望在年秋天《琅琊榜》播出时达到了顶峰。多年以来,他们一直想拍一部古装剧,考虑过《隋唐演义》,但隋唐故事泛滥,就作罢了。后来遇到《琅琊榜》的小说,觉得它的情节密度还不错,就启动了。

海宴最初的剧本,十几集就让霓凰郡主离开,后面再没出现。孔笙觉得这个爱情故事还是要有始有终,就让编剧把这个人物又写回来了。出乎他的意料的是,播出后很多观众不喜欢林殊和霓凰在一起,而是喜欢梅长苏和靖王的CP。他的第一反应是:世上还有这种事?

《琅琊榜》和演员是相互成就的关系。胡歌是有书迷推荐,他的古装扮相确实好看,试装后就定了下来。让王凯演靖王开始有点犹豫,他在《北平无战事》里的表现令人满意,只是觉得他不够壮,不像将军,但他跟胡歌搭起来很合适,也就用了。

在制作上,《琅琊榜》延续的是团队的常规操作法。他们查了很多资料,服饰、建筑、礼仪都往南北朝走,道具往宋朝靠,追求一种古味。镜头方面,所谓黄金分割、黄金螺旋之类的构图,更多是网友的归纳总结,他们拍摄时只是考虑了场景的仪式感和画面的工整性。

在用色上,背景的颜色、服装的颜色,尽量找相对统一的颜色。孔笙说,“从色彩美学角度,相近色更高级。其实网络IP剧通常不会这么做,我们是把网剧拍成了正剧。”这就是长年在山影现实主义创作氛围中受到的熏陶和驯化,万变不离其宗。

孔笙说:“山影出了很多厚重的剧,有它的传承性和延续性。我们拍戏都有自觉意识,什么能拍、什么不能拍。侯鸿亮很早就说要跟市场接轨,求新、求变,但体制内还是限制较多。《琅琊榜》求新求变的步子不太大,《伪装者》是真正想打造一个商业剧,两个都成了。”

主讲人

李星文编导

吴勇

摄影

吴勇宋新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692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