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了什么?在高于海平面的山坡上,有人刚刚从雪场传送设施上跳下来,有人已经做好准备,即将划着雪橇出发。
这里是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想象一下,在“世界最宜居城市排行榜榜霸”哥本哈根,人们下班后只要蹬上十来分钟的自行车,就能和三五好友去滑雪场滑上两圈。运动之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去吃三明治、喝窑藏啤酒,再回到家Hygge(别告诉我你没听过这个词儿)。
听上去的确令人羡慕,但如果你到过这座城市,或是对它有一定了解,会知道整座城市地形平坦,市区根本就没有山,房子也都建得矮平。
好吧,那不是山坡,而是这座大楼:
但滑雪场,是真的。
我一定要告诉你这则令人羡慕的消息:从开建之日就备受瞩目的建筑、带有人造滑雪场的CopenHill终于在哥本哈根市区投入运营,当地居民从此喜提滑雪自由。
欢迎爬上“世界上最干净的
发电站”
CopenHill,字面意思,就是“哥本哈根的山”。
也许外观看起来并不像,但它确实是一个占地约41万平方米的垃圾焚烧发电厂(AmagerResourceCentre,简称ARC)。
它大有来头,是跨时代的建筑。
在人造滑雪场投入运营之前,发电站从年就开始投入使用。
它利用垃圾给城市供能。每天,大约辆卡车的城市垃圾会被运往此处,随后被转化为清洁能源,至少能够向六万个家庭提供日常用电,同时向十万多个家庭供暖。
也许因为哥本哈根人本来就很环保,有时候,当地的垃圾甚至会不够用,使得ARC还要从别的国家进口垃圾。
运用最顶尖的垃圾处理与能源生产技术,这座发电站比普通的垃圾焚烧厂更安全、高效(能源效率高达%,你没看错)、且对环境友好,甚至常被报道为“目前世界上最干净的发电站“。
不必在此罗列那些你我大概率分辨不出来的设备与技术,光凭其地理位置,就足见他们的底气——之前还没有什么垃圾焚烧厂敢建在城市中心。
而CopenHill的顶部,就是哥本哈根迄今唯一的滑雪场。
撇开它的天才设计思路,仅仅是滑雪场本身,也同样证明了CopenHill足够安全与洁净:因为每一位普通市民都可以参与其中。
略输于滑真雪的旱滑体验,丝毫没有影响市民对CopenHill的喜爱——毕竟这里一年四季都开放,而且毗邻大海,夏季惬意加倍。
主建筑设计师BjarkeIngels以阿尔卑斯山为灵感,在CopenHill顶部设计了一条与奥林匹克半管长度相同的人造滑雪坡,上半段适合中高级玩家,下半段则是为初学者准备。
这些滑雪道由一种叫做Neveplast的回收再造物制成,它尽可能地模拟了普通雪场里使用的人造雪的质感。
奇妙的是,由于工厂排放出的气体只有蒸气与二氧化碳,使得CopenHill的山顶也像山间的空气一样湿润。
这里还提供雪橇租赁服务,让不滑雪的朋友也能享受从高处下滑吹海风的乐趣。
为了增加趣味性,滑雪场还设有曲道场地、自由式公园和儿童区域。
但它可不止有滑雪场而已。
整个CopenHill设有多条难度不同的登山路和楼梯,人们在市中心就能轻易完成一次神清气爽的跑步或远足。
CopenHill还建议大家在天气好的时候去沿路的草地和灌木野餐(……)
健身爱好者在这里能找到各类健身器材,参与CopenHill组织的跑步比赛、瑜伽课、射箭游戏等其他健身活动。
对了,这座人造山还能让你实现徒手攀岩。
在CopenHill最高的一侧,设计师打造了一面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人工攀岩墙。它宽10米,高85米,墙面设计仿照真实山脉,难度随高度增大,基本上爬它与爬真山毫无二致(除了会更加安全一些之外)。
你可能会感叹北欧人真的会玩,但是他们山都造了,怎么可能只有滑雪和攀岩呢?
Copenhill还有更多玩法。
比如,建筑底部就有一个平方米的餐厅酒吧,以及可用于研讨与教育的行政空间。
你还可以乘玻璃电梯直接到屋顶,整个过程中还能顺便观摩发电厂明亮、有序的内部结构。
来到顶层后,你站在哥本哈根目前最高的建筑上,自然拥有了最好的观景视角。日落时分,从这里可以眺望到厄勒海峡、海天交汇处的白色风车以及哥本哈根全景。
屋顶设有露天酒吧。不仅可以就着哥本哈根全景喝一杯,还能参加定期举办的喜剧节、品酒会等文化活动。
你可以把CopenHill当成健身房、公园、社区中心、观景台、或是一座山——我们很难对它进行归类或者简单描述,但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无论是工业、环保、运动还是休闲娱乐,每一种功能都无法忽略不计。
这种看起来“什么都想要”的野心能被最终实现,要从一些理想主义者对“建筑还可以做什么”的大胆设想说起。
想知道
如何在城市里建山?
年,CopenHill的主设计师BjarkeIngels在观察建筑场地周围时,发现这个传统的工业区域因为得天独厚的建筑形态与地理位置,吸引了很多爱冒险的年轻人来这里玩帆板、钢索滑水和攀岩。
BjarkeIngels想得比所有人都超前一步:他不要CopenHill只是人们享受城市生活的一个背景,而是成为提供乐趣的主体。
于是从一开始,设计团队BIG就决定将“环保发电站”、“城市人造山”和“市民公共娱乐空间”这三个设计需求融合在一起。
为呈现和山一般的斜坡外观,主体的上层结构采用独特设计的钢结构。
外壁选用了“砖块”效果和采光开孔的排布。铝制外观所散发出的清冷感不仅现代、美观,更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吸纳自然光,从而减少工厂自身的耗能。
内部空间被充分且聪明地规划起来。
为配合顶部滑雪场的设想,发电厂内部的各类机器都特地按照实际高度依次排列,打造出如今这个标志性的大斜坡外观。
CopenHill剖面图BIG-BjarkeIngelsGroup
最初,BIG还设想用喷射“蒸汽圈”的方式,大大方方地向所有市民公开碳足迹——每当发电站排放出1吨二氧化碳到城市上空,工厂高侧那个充满现代感的烟囱就会缓缓吐出一个洁白无毒的、直径为30米的蒸汽圈。
长久以来,“烟囱”的形象在工业化语境里与污染和危害挂钩。
但CopenHill以柏林艺术工作室realities:united的一个艺术提案为原型,将其改造成一种崭新的自省,同时也是对市民们的告知与提醒。
“我们可是又向地球进行碳排放了哦!你刚刚扔掉的垃圾就有参与其中!”
尽管这个设想最终因为过于昂贵而没有得以实现,但它向我们展示了建筑的更多可能——只要建筑师像做梦一样充满想象力。
造梦的建筑师
是谁?
CopenHill主要由丹麦建筑事务所BjarkeIngelsGroup(BIG)设计,创始人BjarkeIngels是土生土长的哥本哈根人。
大名鼎鼎的BjarkeIngels,尽管他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卡通画家,但在家人的建议下,他在23岁时去巴塞罗那学习建筑。据说他是通过一本叫ElCroquis的杂志了解了当代著名的建筑师们,渐渐看到用建筑设计来“造梦”的可能。
图为BjarkeIngels手绘插画,右下角可以看到CopenHill
“一开始你有的只是一个纯粹的设想,但经过所有的努力和建造,它成为了有形的现实。”
回到哥本哈根后,他与JulieDeSmedt合作成立了PLOT建筑事务所。
年,PLOT曾想在哥本哈根最繁华街区的一座百货大楼屋顶上建造滑雪场。这个在二十年前显得有些过于大胆的提案没有被最终采纳,却在十年后帮助BjarkeIngels的新公司BIG赢下了CopenHill的设计案(虽然它当时还不叫这个名字)。
BjarkeIngels的建筑是反传统的、大胆的、先锋的。在建筑风格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哥本哈根,他的设计叫醒了这座停滞的城市。当然,也获得了全世界的注意。
LegoHouse,丹麦比伦德
VIA57WEST,美国纽约
以一个建筑师的标准来说,BjarkeIngels算是成名很早。40岁之前,Netflix和Wired就给他拍了纪录片,Google、Lego、Hyperloop纷纷找他合作。镜头前的BjarkeIngels说着流利的英语,语速极快,侃侃而谈,这甚至成为了媒体在夸他时一个不可不提的优点(显然,一个有关建筑师的著名刻板印象是,他们都不善言辞)。
几乎每一次,你都能听到一个由BjarkeIngels提出的概念——“可持续享乐主义”(hedonisticsustainability)。
一个人尽皆知的趋势是,“可持续”即将无处不在。但尽管如此,大多数人在想到“可持续发展”的时候,总会局限在如下一些举措中:少用塑料,少买衣服,少开私家车,少做那些会伤害环境的事情。
这些方法当然是有效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的”。但在这类语境下,人们自然会得出结论:保护环境,或者说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克制一些发展的欲望,放弃一些已有的生活习惯或方式。
少有人会自愿妥协或牺牲。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尽管“可持续”的概念被讨论了这么多年,但令人欣慰的成绩却屈指可数的原因吧。
BjarkeIngels决定转变这种思维模式,让“可持续”这件事先有乐可享。
在他对“可持续建筑”的定义里,环境与自然不是唯一的受益方,居住在其中的人同样重要。当做“可持续”的事情是快乐的,我们还需要苦口婆心地拿着大喇叭宣传它的重要性吗?
不需要了,人们会自然地被快乐的部分所吸引,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可持续的实践中——因为这样做可以提升你的生活品质。
“与其在谈论可持续的时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