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和硕县苏哈特乡苏哈特村的智慧温室观光大棚内,村党支部书记林浩然在查看棚内种植的水培蔬菜长势情况。(记者谢晓艳摄)
鲜红的草莓悬挂于半空,智能终端实时在线观测;翠绿的生菜、毛白菜不栽种在土里,而是靠水培提供生长养分;鱼儿水中畅游、蔬菜郁郁葱葱,“鱼菜共生”的新型循环农业模式让人耳目一新……近日,走进和硕县苏哈特乡苏哈特村的智慧温室观光大棚,新奇、智能的种养技术令人称赞:“这高科技的智慧农业,真棒!”
智慧温室观光大棚于年9月建成,面积为平方米,大棚采用智能超气候玻璃温室技术,配套安装了温室空气调节设备、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换气站、加温系统等设备,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智慧化操作、精细化管理。
棚内最为吸睛的是无土栽培的红甜菜,外形酷似油白菜但根叶却呈现出酒红色。虽然是无土栽培,但口感和营养价值高于传统种植的蔬菜,可达到有机蔬菜的标准,每公斤市场售价在40元左右。“我们从育苗到采摘,全程实行精细化管理,浇水、施肥等全部通过手机操作完成,不仅能确保果蔬质量,还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苏哈特村党支部书记林浩然的话语中透着自豪。
苏哈特村人多地少。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更多财富,当地村民养成了种植蔬菜的习惯,全村户村民,建设小拱棚座、温室大棚47座。每到蔬菜成熟季,平均每天外销蔬菜达余吨。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
作为自治区乡村振兴样板村中的一员,年以来,苏哈特村依托丰富的蔬菜产业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编制了《苏哈特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启动了以务农体验、蔬菜采摘游、智慧温室观光、科普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活动。游客在这里可以了解蔬菜从育苗到销售的全过程。传统的蔬菜种植产业,在苏哈特村衍生出了旅游观光产业。
“眼前这条大道就是我们村的‘产业大道’,大道从北至南折而东行,依次是村民的蔬菜大棚、干菜加工厂、蔬菜配送中心、智慧温室观光大棚、手工挂面厂、科普馆和丁丁食品厂。”林浩然说。
在苏哈特村蔬菜配送中心,各种蔬菜、水果包装得十分精美,员工们有的在分拣蔬菜、装车,有的在清洗和切菜。该中心建有冷库,还引进了蔬菜精选、分拣分级、鲜切包装、冷链物流等设施设备,为当地餐饮经营户和居民提供配送净菜、切菜服务。
“一个小村庄,能把蔬菜产业做到如此精细,值得学习。”带着孩子来游玩的克拉玛依市游客郭永江感慨道。
“智慧温室观光大棚除年产20余吨新鲜蔬菜外,还为当地蔬菜种植提供优质可靠的种苗资源,年产值达20万元以上。”林浩然说,智慧温室观光大棚投入运营以来,接待县域外研学、观光游客多人次,已成为集科普教育、观光旅游、生产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
“我家离观光大棚就多米远,农闲时就到这里散散步,还能学到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苏哈特村村民赵宽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正在上演着一场新的丰收图景,数字化转型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为了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苏哈特村打造了6条农耕主题文化巷道,建设了米风车长廊。村民纷纷购置了游乐器材,支起了烧烤摊,办起了民宿,吃上了“旅游饭”。
“年以来,我们共接待游客3.2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31万元。”林浩然说。(记者谢晓艳通讯员麦尔当·黑尼)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