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侧耳曹谁通天塔计划组诗,紫禁城里

《大诗刊》主编按语

一位素昧平生的诗人侧耳,在读到曹谁《通天塔计划》组诗(节选自《亚欧大陆地史诗》)时写了这篇《紫禁城里面的堂吉诃德》,通过诗战18军成员洪亮发来。这篇评论写得深入浅出,既有学院派的哲学性,又有民间派的在场感,读来酣畅淋漓。作者对曹谁的“大诗主义”诗学深有领悟,运用索绪尔语言符号学分析:“空间意象符号的运用在《通天塔计划》组诗里面成为一种不断强化的概念,比如:龙巢,圣殿,诺亚方舟,黄金约柜,紫禁城,天安门,罗马,顿河,亚细亚,欧罗巴,这些都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具有特定的内涵,给人想象空间,并引发读者的无限联想并产生共鸣,从而转化为丰富的意象符号。索绪尔曾经说过: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曹谁在他的大诗实验的历练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着语言符号的更多可能。”

紫禁城里面的堂吉诃德

——浅析中国诗人曹谁《通天塔计划》组诗

文侧耳

帝国之花

我要在世界的旷野上为人类弹奏一支安魂曲

人间世

二环线上的她酣睡如鹄

京城的黄金银杏

碧云寺深处的梦

我总看到妈妈十二岁小姑娘时的样子

让我们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京城中轴线上仰望星空俯瞰大地

秋天深了,王在写诗

画笔固定的江山——赠画家张利明

敖德萨的天启

通天塔的诱惑

四个支柱在龙的巢穴上支起圣殿

克里斯托弗的舌头打开的上颚通天塔谜团

天安门前的卫兵

亚细亚和欧罗巴间是空荡荡的顿河

挥舞镰刀收割天下

丽达御临紫禁城

世界公民

曹谁九读英文中邦德的双唇合上通天塔之门

舌尖游动如蛇永不停滞在通天塔圣殿

心脏长出蓝色的诸葛花

新冠病毒让英语元音大推移和汉语元音大转移发生对冲

佛陀的轮回和耶稣的复活

镜与灯:模仿、表现和拼贴、装置建立起的圣殿

——赠陈旭光先生

我们的一个梦胜过十万种人生

上面的二十七行文字,不是曹谁的诗作,但又确实是他的作品,这二十七行文字其实是他的近作《通天塔计划》组诗里面每一篇单诗作品的标题。通过这些题目的罗列,不难看出曹谁的宏大的组诗计划与勃勃野心。这二十七行文字中两次出现“京城”,两次出现“圣殿”,四次出现“通天塔”,再诸如天安门,紫禁城,帝国,世界,亚细亚,欧罗巴,佛陀,耶稣等等字眼的矗立,作者把创作的维度拔高到所谓上帝视野。这些出现频率较高的空间意象符号的意义与分量,我相信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掂量一番,曹谁的通天塔计划的分量,也会在读者的心里掂量一番。

通天塔的典故众所周知,关键词:沟通。无法沟通的各族人类在误解中越走越远。人类的历史就这样在无休止的误解与斗争中发展到今天。曹谁的创作初衷其实最深处的思想根源还是在如何处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中挣扎与抗争。而曹谁在试图处理这些关系时,表现出来兼顾两端的辩证思维的探索性,强调历史中天地人同构的主体是人,人是天地的一部分,在作品中反映人对天地的包容与利用,天地万物是人的一部分,大宇宙囊括在人自身的小宇宙之中。而人的创造物体现出天地宇宙精神。曹谁在《通天塔计划》组诗中,从人的主体性和附属地位两方面进行开拓挖掘,走进历史,然后又走出历史,不但通过各种形式去表现天地人的同构,而且让天地人的融合也成为核心主题,融合也是从天地人同构中引申出来,居于天地人关系的更深层次。因此,曹谁做了一个很大的理想主义的庞大计划。

他所作的一切努力,在他的通天塔计划中呈现无疑,在此我想到一个生动的文学经典形象“唐吉诃德”来映射曹谁的自我人设。从组诗的第一首《帝国之花》开始,我们就看到了不断旋转的象征,那风车一样旋转的历史年轮,碾压是从古到今的一种诅咒还是宿命?曹谁很悲观地表达了作为草芥的无力与绝望。

为什么是紫禁城里面的唐吉柯德呢?似乎很矛盾,其实这恰恰吻合了曹谁一直在梦境里面追寻的“大诗”乌托邦。一个融合东西方文明的理想化的理想国。正如他在《佛陀的轮回与耶稣的复活》中反复吟诵的别无选择的那种义无反顾,才是这个组诗计划中一个悲壮的恒定背景音乐。紫禁城所体现的神秘东方文明与西方发达文明的碰撞,直至最终的大融合,也是曹谁的大计划无疑。

堂吉诃德之所以那么为人喜爱,就是他的理想主义情怀与一往无前的勇气,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曹谁的通天塔计划不可谓不理想,甚至是太理想化了,这种理想甚至可以成为一种信仰,一种图腾,为了这种天地人同构的理想境界,曹谁的计划里面首先要超度,要安抚芸芸众生,种种魂灵,在世界的旷野上弹奏《安魂曲》,情怀可以悲,众生可以悯,战争从来都没有停歇,世界何时才能安宁和平,天地人如何和谐相处,却是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难题。《人间世》里面的泪水略显矫情,可惜未到正真的伤心处,廉价的泪水浇灌不了恶之花,伤害总是伴随着软弱无力的土壤。倔强总是属于少数挺直腰杆的另类植物。更多倒伏的成熟是世故与圆滑,它们淹没不了堂吉诃德斗争的脚步。紫禁城代表的东方儒家文化的禁地,怎能让一名来自西方的骑士践踏?曹谁的唇语似乎减少了许多沟通方面的障碍,这个奇迹只能他自己去创造,他似乎想为这种沟通扫去堵塞,他在中英文之间来回游荡,这种快感,让他油然而生一种责任,进而更让一种历史使命感慢慢在曹谁身上蔓延。游动如蛇的舌尖并不是巧舌如簧,通天塔的路径由舌尖完成,这种直觉在曹谁的诗句里面被一遍又一遍的强化,为什么?因为还是沟通出了问题。跪舔行不行?那也是一种舌尖上的游戏,呐喊行不行?那也是一种舌尖上的风暴。曹谁每天九读英文,他的嘴唇慢慢合上,仰头看到通天塔之门慢慢合拢。

二十七首短诗,组成《通天塔计划》,曹谁的天、地、人同构的梦境,在二十七首可以大声朗诵的文字中,缓缓呈现。二环线,中轴线,天际线,曹谁摸着自己杂乱而卷曲的头发下面的发际线,对着紫禁城里面的铜镜笑了,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礼冠加冕从这条中轴线上缓缓走过,背后鼓乐齐鸣。王在写诗,在诗歌的梦境里面,王就是曹谁,曹谁在写一首关于通天塔计划的大诗。虽然曹谁没有直说自己就是曹操的后代,但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那是不加思索,信手拈来。此刻,曹谁发问,曹谁是谁?谁是曹谁?这个问题的核心其实是在问自己应该成为谁?成为王,王就是曹谁,成为曹谁,王就会写诗。中轴线上走了千百遍,曹谁依然还是曹谁,王的诗,留待千百年之后,才能盖棺定论。这时,曹谁有点慌了,因为梦境时短,人生不长。他的通天塔计划,如何才能实现?曹谁说了:当一个男人不能用刀征服世界时就选择笔/神秘的语言在空中传播/...天空开始升起黄金的王冠/现出宏伟的石头将他包围/成为一座高大的通天塔/无论如何你都要建成/无论如何你都要建成/少年从草帽下醒来/他告诉人们他看到黄金的通天塔。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曹谁的历史使命感,摧残了他的头发,诗句像海浪一样,铺天盖地,紫禁城的钟声把夕阳敲碎,堂吉诃德的长矛直刺曹谁自己的胸膛,血如诗句喷涌,《通天塔的诱惑》:光明照亮一切/从十三个方向/所有的人都被圈禁在高墙内/你借助语言的力量/曾经瞥见通天塔顶/那一秒钟的光/比所有的爱都愉悦/比所有的梦都美好/他们都说那是骗局/可眼睛怎么会欺骗你/曾经见过最美好的世界/你无法阻挡对光明的追寻/他们开始念念有词/借助声音的力量/我们一定要抵达通天塔顶。

曹谁无比相信语言的力量,声音的力量,所以他以笔为矛,去需要呐喊的平台挥舞,去需要声音的水泥森林呼唤。这个理想化的终极梦想,应该是对全球化语境的一种尝试与探索。《敖德萨的天启》依旧是东西方典故的杂糅对比:努基在大西洋帝国逼迫敖德萨的黑帮/敖德萨,敖德萨/小人物杀死小人物/又有谁在意元老院的议员刺死凯撒/绿林好汉推翻贤人王莽/普罗米修斯点燃的火把已经熄灭/我心中的火却被点燃/敖德萨,敖德萨/潮白河前的北京/台伯河前的罗马/我们的千军万马在地平线上涌出。排比句点燃阅读的快感,理想信念内省的结果就是,感染身边的人,影响周围的人,由此及彼,沟通顺其自然,达到彼岸。

曹谁的视野没有局限在东方的紫禁城,第聂伯河岸边的战火,同样刺痛了曹谁的心脏。他知道,这场战火依旧是人类可以避免的悲剧,不分种族,不分东西,最美好的世界,应该没有战争,没有屠杀,没有无谓的死亡。在曹谁的梦境里面地球人都是《世界公民》:将所有的城市拼贴起来就是世界公民/将所有的语言拼贴起来就是世界联邦/将所有的人心拼贴起来就是极乐世界/我们不属于任何国家我们是世界公民。

各色人种大融合,天地人和谐共生。这个美好的终极目标,在通天塔的神殿里被祭奠,残酷的现实生活依然上演更多人间悲剧,曹谁把自己的描摹对象从形而上的高度加以审视,赋予它们天地人融合的属性,让每一个小小的个体成为容纳彼此的自由载体,小中见大,从有限的存在中发掘出无限广大的象征意义。在把自己的描摹对象的属性,特征和各种意义相组合时,曹谁无不体现出对天地人三个方面的和谐融合。与此相应,铺陈手法也就成为曹谁最重要的表现方式,运用十分娴熟。空间意象符号的运用在通天塔计划组诗里面成为一种不断强化的概念,比如:龙巢,圣殿,诺亚方舟,黄金约柜,紫禁城,天安门,罗马,顿河,亚细亚,欧罗巴,这些都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具有特定的内涵,给人想象空间,并引发读者的无限联想并产生共鸣,从而转化为丰富的意象符号。索绪尔曾经说过: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曹谁在他的大诗实验的历练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着语言符号的更多可能。

最终,通天塔计划的最后一首《我们的一个梦胜过十万种人生》就像一篇全人类的和平宣言,虽然只是曹谁的一个无与伦比的梦境,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热爱和平的地球人的梦想呢。曹谁和堂吉诃德,不分彼此,都在一往无前的人生逆旅上呈现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通天塔很高,直入云霄,曹谁的梦很大,五湖四海都不在话下。他的紧迫感似乎感动只能感动很小一部分人,那就让这些最少一部分地球人一起朗诵这首《我们的一个梦胜过十万种人生》吧!

《我们的一个梦胜过十万种人生》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

如同河水倒流到高地

如同灵魂回升到星空

从华夏从印度从波斯

从希腊从埃及从犹太

从耶路撒冷从瓦拉纳西

我们也从容抵达

从敦煌从巴比伦从撒马尔罕

我们抵达穹顶弯弯的殿堂

高高的石柱托举到天空

他们从六个门进入

我们从穹顶降入

华夏人用华夏语说黄帝

希腊人用希腊语说宙斯

印度人用印度语说因陀罗

犹太人用犹太语说耶和华

埃及人用埃及语说太阳神拉

波斯人用波斯语说马尔杜克

他们争论不休

我们听不懂他们的语言

却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我们诵读一首通天塔之歌

舌战全世界的人

他们全都被震撼

在日和月的照耀下

苏美尔人跟阿卡德人相拥

黄帝部落跟炎帝部落起舞

克里特人跟迈锡尼人嬉戏

达罗荼毗跟雅利安人歌唱

伊特鲁亚跟拉丁姆人干杯

他们上前跟我们握手

长天使梅塔特隆上前歌唱:

你们的一句话胜过十万卷图书

你们的一首诗胜过十万种语言

你们的一个梦胜过十万种人生

我是密特拉我是弥勒佛

我是长天使梅塔特隆如是说

我们从穹顶飞起看到

周围林立的石柱是阳具

我们柔美的穹顶是阴具

长天使画下了梅塔特隆立方体

万事万物的秘密都在他们中间

人们都骑着双头的马在奔走相告

从巴比伦出发

到长安到洛阳城到北京城到南京城到京都城

到罗马到拜占庭到莫斯科到维也纳到柏林城

到纽约到洛杉矶到马丘比丘到特诺奇提特兰

我们的这次集会胜过十万次大会

一切从这里开始,一切从这里结束

我们终将看到我们的子孙遍布世界

(完)

侧耳简介

侧耳,诗人,评论家。原名张峰,又名侧耳听风。湖北省武汉市人,七零后,艺术教育工作者,喜爱摄影,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武汉作家协会会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47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