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太白县城
汽车在曲折的山路上颠簸前行,窗外是漫山遍野的绿和不时飘过的氤氲雾气。山路崎岖,来往的车辆却十分密集,大货车不时呼啸而过,让人胆战心惊。听司机介绍,这条只有两车道的公路是进出太白的必经之路。
翻过最高点衙岭之后,汽车开始下坡。与上坡路的陡峭有所不同,下坡道路相对较缓。没走多久,道路越来越宽,两边开始出现花田、风车、水库,嫣然一副世外桃源的模样。
这已经是太白县郊了。
与之前的想象截然不同,汽车开进太白县城时,笔直的道路、干净的街道、林立的楼房都给人有一种度假圣地的感觉,丝毫看不出贫困县的样子。
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因秦岭主峰太白山在境内而得名。作为陕西省海拔最高的县,这里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面积达平方公里(相当于1/6个北京市),但却只有不到5万人口。
年之前,太白县和航天企业鲜有交集。而这之后,在精准扶贫的时代行动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太白结缘,谱写着中央企业与国家级贫困县携手脱贫攻坚的佳话。
——摘自太白扶贫采访之记者手记
▲中蜂养殖、光伏发电、电商平台扶贫项目
从年到年底,航天科技集团共投入扶持资金余万元,完成建设项目65个。随着中蜂养殖、光伏发电、电商平台等扶贫项目的开启,太白县驶上了脱贫快车道,许多贫困户手里第一次有了存款,太白县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前,陕西省政府发布公告,包括太白等23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其中,航天科技集团定点扶贫对象——太白县的37个贫困村达标出列,圆满完成整县脱贫摘帽的目标。接下来,陕西省扶贫领导小组将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申请专项评估检查。通过专家评审组的实地评估后,太白县将获得正式批复,实现脱贫摘帽。
太白县地处山区,户籍人口仅5.2万人。地处大山、交通不便,工业发展受限,这里如何实现脱贫致富?
“政府和航天的帮扶,我忘不了”
▲太白县城
牛家沟村位于太白县城以北,早上9点,虽已进入夏季,这里仍有初冬的寒凉。一个戴着眼镜,微胖,说话语速略快的人走过来热情地打招呼,交谈得知,他是航天科技集团派驻牛家沟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李敏哲。因为长期到贫困户家中走访,李敏哲的脸庞黝黑,印有几道浅浅的皱纹。
▲驻村第一书记李敏哲
跟随李敏哲来到贫困户李建建家中时,他正要骑摩托车到山上给蔬菜浇水,“过些时日还要指着这些菜到集上换钱哩。”当听说记者过来采访,他原本陌生的眼神忽然热情起来,急忙将摩托车放好,进屋叫出了婆姨(妻子)。
李建建家就在秦岭山脚下的一排新村里,这里铺着水泥地面,安装了路灯等便民设施。勤劳的秦岭人家把院落收拾得干净利索,墙角下整齐地码放着备用的柴火。李建建家崭新的平房有90平方米,三间卧室,厨房、厕所一应俱全。客厅摆放着沙发,装着时髦的电视墙。
▲李建建夫妇俩如今住在崭新的房子
“建建,你家可真好。”听到记者夸奖,李建建又是憨憨地一笑,他指着屋后的一座山说:“以前俺家在上面住,那是泥瓦房,下雨就漏。”李建建的妻子形容现在的生活:“真是想都不敢想。”
此前的19年,李建建全家5口人挤在50平方米左右的泥瓦房里。从山上搬下来的那天,他和妻子特意在老房子前合了影,照片中低矮的瓦房破旧不堪、十分简陋,房屋的外墙可以清楚地看到泥坯里掺杂的稻草根。
李建建将自己的贫困归结为两大原因,一是缺劳力,二是缺技术。
如今,除了卖菜,李建建还利用农闲时间外出打些零工。他还跟着村上的中蜂养殖基地养起了中蜂,一共20箱。“前年,村上给我们房顶上安装了光伏发电电板。今年年初,我就增收了一万多块钱。”李建建说,“政府和航天的帮扶我忘不了,我没钱盖房子,政府给补助。怕我们到山上种菜不方便,影响收入,航天帮助我们搞光伏发电、搞养殖……”
▲光伏发电项目展板
坐在一旁的李敏哲接过话头:“这些帮扶的项目就是为你们量身定制的,要不怎么叫精准扶贫呢。”
牛家沟村原是太白较贫困的村庄之一。现在,从茅草房到瓦房、从瓦房到大平房、从中蜂养殖到光伏发电,村上的61户贫困户真正尝到了幸福的滋味。
依托村里的电商服务平台,每年割下的蜂蜜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县上的农技员定期给村民们指导养蜂技术。有了致富的产业,作为村里的第一书记,即将离任的李敏哲稍稍放下心来。
“扶贫蜂”不能卖
对于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二郎坝村土生土长的村支部书记杨冬至心中有数——就是带领村民靠山吃山,发展养蜂,实现脱贫致富。
▲航天科技集团捐赠
二郎坝村是太白山脚下独具风情的岭南山村,前些年稻田逐渐撂荒,“岭南水乡”风光不再。村子距离县城71公里,与外界的往来通行仅靠一条盘山道,十分险峻,去一趟县城要走三个多小时的盘山路。闭塞的交通使得村民依旧以种粮为生,非农忙时节,大家就上山挖药材、野菜。
地区的村民早有养蜂的传统,只不过以前养蜂,都采用传统的“棒棒桶”养殖,靠天吃饭。杨冬至在外闯荡多年,对于养蜂的技术知道不少:“传统的棒棒桶养蜂每年采蜜十多斤,也就是三四百元。而采用方箱养殖,每个蜂箱每年的产值能达到上千元。”
杨冬至到县里去争取扶贫资金时盘算过:当时蜂蜜的行情好,一年后就能摇蜜,一箱蜂能摇30多斤蜜,一斤蜜收购价40元左右;或将部分中蜂承包出去,降低风险,如此就不愁脱贫。县扶贫局批准了他的申请。
用航天科技集团和另一家企业的帮扶资金,二郎坝村买回了箱中蜂。杨冬至请技术人员给村民们讲蜜蜂的疾病预防、天气变化的应对以及摇蜜的技巧。
他并没有把这些蜜蜂发给贫困户,而是采取入股分红的方式成立了中蜂养殖基地,请养蜂能手集中养殖,并告诉大家“扶贫蜂”不能卖。“不然把卖的钱花完就又返贫了,所以村上集中养,每年年底给大家分钱。”杨冬至说。
▲村民展示峰箱
这种做法,让贫困户苏志国觉得好运来了。
苏志国今年41岁,有个正在上学的娃和常年生病的老父亲,妻子没有工作,全家的开销靠他一人在建筑工地打零工,生活一度捉襟见肘。去年年底,村里的中蜂养殖基地给苏家分红了元,孩子上学的费用有了,苏志国觉得生活有了盼头。口袋里有了钱,他也开始翻修房子。
更让杨冬至感到振奋的是,村里摇下的蜂蜜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直接卖给村上的两个农村合作社,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收购商,每年的蜜基本不愁卖”。
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触电”
▲蘑菇大棚
在太白县,很多村子里的蜂蜜都卖给了一个叫王明俊的人。
王明俊的家在咀头镇李家沟村,年,因父亲身体不好,在咸阳打工的他选择了回家乡发展。返乡后,他依然做着为朋友代购家乡蜂蜜、木耳等农产品的小生意。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王明俊萌生了要大干一番事业的想法。
年,他联合了经常往来的户农户,以合作社的形式销售农产品。合作社成立之初,王明俊起名为“太白县天绿农业专业合作社”,寓意“太白县清新的环境和绿色健康的食品”。
▲当地农产品以合作社为销售渠道
作为合作社的理事长,王明俊经常傍晚6点多进山去生产基地,了解工作的进度情况,然后再匆匆开车赶往太白县城的家中。平时,他不是在县城的展厅,就是在去跑村的路上。每当去村里收购农产品,村民们都乐呵呵地称呼他“王老板”。
“蜂蜜就用简单的塑料瓶子灌装,各种豆子直接用塑料袋装着卖。”王明俊坦言,那是一段希望与担忧并存的日子,没有钱注册商标,只能卖给零散的客户。除去成本,一年的收入少得可怜。
没有资金,谈何发展。
年,航天科技集团的20万元帮扶资金到位后,王明俊马上注册了商标、设计了新颖的包装、开具了农产品检测报告。
紧接着,合作社的十几种农产品上了各种电商平台,当年的销售额达到了万元,为贫困户分红近8万余元。
00:42▲回乡创业的王明俊带领农户做电商生意
“既然做起了电商生意,我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一起致富。”随着合作社电商生意越做越大,2个乡镇7个村共90户贫困户加入了进来。谁家养了蜜蜂,有多少只,谁家种了木耳,准备卖多少斤,王明俊全都知道。
▲太白当地的农副产品
目前,合作社特产类的规模和销量均占据太白县第一的位置。
一笔笔成交的订单、一单单寄出的快递,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触电”。久居深山的一贫困户,平日种点当地的熊猫豆供自家吃,听了王明俊介绍后,便将积攒的熊猫豆交给他,第一单就卖了近百元。
为了让买家看到蜜蜂采蜜的环境,王明俊跑到山上拍摄产品图片,吸引了不少外省市的买家。
这回,39岁的王明俊彻底成了一名新型农民。
航天让这里“白云飘飘,炊烟袅袅”
▲生活越过越好的太白县百姓
返乡务工的不仅是王明俊。
咀头镇下白云村的村民杨梅也辞工返了乡。
看到村里农家乐办的红火,51岁的杨梅和一起打工的丈夫决定回村。按照村里统一要求,简单布置后,仅去年夏天几个月的时间,杨梅家的农家乐挣了1万元钱。
下白云村距离县城19公里。原来的下白云村,村民靠种地勉强维持生活,加之村子里环境脏乱差,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大部分外出谋生,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村庄一度成了“留守村”。
而现在的下白云村,满地高雅的百合,整齐划一的民居,干净平整的水泥路,形成了“路在绿中,人在景中,院在花中,村在林中”的生态田园格局。
跟随村党支部书记齐永丽走进村里时,有几户村民正在翻新房屋。齐永丽解释,这是在为今年办农家乐做准备。
▲老房变新屋
看到记者拿手机拍照,齐永丽停下脚步,指指脚下的场地,再指指一块长约10米下白云村导览牌,冲着我们竖起了大拇指:“这里以前是废弃的窝棚,航天科技集团给俺村修了广场,添了健身器材,一到旅游旺季可热闹了。”
从广场往里走,宽敞的水泥路向四面八方延伸。大山里寒气逼人,可村里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开始清扫小院,清洗被褥,有的择着挖来的野菜,为即将到来的旅游高峰做准备。
群众要致富,增收是关键。在这个“习惯种菜”的传统农村,齐永丽笑称为此事操碎了心,也算是闯出两条路。年,齐永丽亲自试水,贷款30万元办起了农家乐,络绎不绝的游客让村民看傻了眼。年,在齐永丽的带动下,全村有23户开办了农家乐,一天接待游客最多时达到了人。到冬天旅游淡季时,大家再出去打零工挣钱。
村子变美了,不出家门就可以挣钱。一些外出打工的下白云村人听说了家乡的变化,陆续回到村里。“家里忙,在家干,家里闲,外面干。”说起这两年在村上挣了钱,杨梅乐得合不拢嘴。
齐永丽说,在航天科技集团给予帮扶之前,下白云村从来没有得到这么大力度的资金扶持。
“在这以前,我们村也有许多好的扶贫规划,但现实情况是特别缺资金,一旦没有资金投入,再好的规划都是空谈。”这位白云村的“当家人”,把自己在外地调研看到的成功经验消化吸收,为我所用,让白云村实现了“白云飘飘,炊烟袅袅”。西安、北京、新疆、重庆等地的游客纷纷慕名前来。
农家乐吸引游客前来消费,不仅直接提高村民收入,还带动了木耳、猪肉等土特产的销售。现在,齐永丽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在下白云村发展旅游产业的大好时机,我想带领村民把农家乐做大,打出品牌”。
没有航天就不会有远程教育
▲孩子们接受现代化教育
能让太白县的百姓感到踏实的不仅是日益红火的日子,还有娃的教育。
随着电脑视频的连接畅通,桃川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开始了当天的信息课,而给他们上课的是1多公里之外的苏州外国语学校老师。
这学期开始,每周四的上午,桃川镇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全班同学都会以这样特殊的远程教学方式进行信息课学习。一个同学一台电脑,同学们跟着屏幕里的老师操控着手中的鼠标,专注地盯着面前的电脑屏幕,时不时抢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一刻,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求知的光。
▲学生用电脑远程学习
“如果没有航天的帮扶,就不会有远程教育教室,我想这些孩子到小学毕业都不会接触到这些课程,更别提跟老师探讨。”桃川镇中心小学校长崔欣谈到孩子们一年来的变化十分感慨。
“年12月,当这些学生第一次走进远程教育教室时,他们不知道如何使用电脑,甚至不知道怎样开机。”崔欣说,“给同学们上课的有老师也有志愿者,他们的水平都很高,毫无保留地将许多新鲜的知识教给了这些山里娃。”
有时,屏幕那边的老师为现场课堂和远程教学课堂的同学们同时授课。这像是两条教育平行线相交了。一条线是苏州外国语学校的同学;一条线是贫困地区的小学生。
桃川镇中心小学的孩子透过屏幕,感受着外面的世界。很多学生至今没出过县城,跟着授课老师的课堂教学“游览”了英国、加拿大,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外面的世界对于学生们是新奇的。
崔欣坦言:“在我们这样的贫困县,投资教育是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最好的办法。最主要的变化是,跟着远程教育学习的学生更有目的性,知道为何而学。”
这块屏幕让山里的学生看到了山外的世界,也给了他们走出大山的希望。
▲孩子们心底有梦想有前进的方向
采访结束时,一个好消息传来:四年级学生何惠珠获得了年陕西省电脑绘画大赛一等奖。在互联网时代,给孩子一个机会,就会还你一个惊喜。
脱贫后的太白县,留住了青山绿水,留住了外出务工村民的脚步,也留住了观光客的目光。山美、树绿、水甜、人好,这就是太白。
太白vlog
▲前往航天科技集团定点扶贫县
来源《中国航天报》
文/苗珊珊黄希魏京华
照片、视频/黄希魏京华王磊何怡
编辑/杨成林佳昕
校对/高一鸣
监制/黄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