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车摇曳见证童心
天心阁里风车展,让幸福转起来!
“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
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
天好看,地好看,
还有一起快乐的小伙伴”
当我们耳边响起这个旋律,
不禁感叹,
那些承载梦想的风车,
是我们童年里最美好的记忆。
每当春风吹起,阳光正好,
我们拿着七彩风车,在草地上追逐,
风车呼啦啦转,
笑声一下子飘远了…
“大风车转啊转悠悠,
快乐的伙伴手牵着手,
牵着你的手,
牵着我的手”
风车不仅是童年的记忆,
更是童心转动的未来,
美轮美奂的风车唤起人们的童年记忆,
也让我们重温儿时的快乐。
这个五月,天心阁里风车摇曳,
五彩斑斓的风车,
点缀了我们的古阁与城墙,
愉悦了我们的童心与梦想。
这个五月,天心阁里风车摇曳,
快乐的伙伴手牵手,
一起来天心阁转动风车,
让幸福转起来!
活动介绍:风车是吉祥欢乐的象征,在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句谚语“风车转,幸福来。”天心阁景区以“风车摇曳见证童心”为主题,用风车将天心阁景区点缀一番。5月1号至6月1号,天心阁将以风车展迎接大小朋友来此参观游玩。除此之外,为了庆祝五一假期,致敬工匠精神,我们还有“唯物能语见证匠心”的“非遗”活动等你来体验哦。
福利预告:五一假期期间,凡入园观展的小朋友可获赠小小风车一个,数量有限,领完即止。
(二)唯物能语见证匠心
天心阁里“非遗”展,让技艺“活”起来!
5月1日至5月3日,我们将在景区内搭建展示区域,邀请粽叶编、核雕、面塑、毛线钩编等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来现场进行技艺展演,从原料、工具、成品等多方位向市民进行零距离展示,市民、游客可与之进行互动体验,带你走进文旅融合、寓教于乐的“文化课堂”,给你一场不一样的游览体验。
长沙棕叶编:
棕编和湘绣、菊花石雕并誉为“长沙三绝”。现为第三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棕编是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用全手工编织虫鱼鸟兽玩具艺术品的民间传统技艺,全国以长沙棕编工艺品最负盛名,历史悠久,清末即形成专门行业,易正文是用干棕叶编织的创始人,曾参加莱比锡世博会,被誉为“动物的上帝”。周佳霖是第三代传人,省编织工艺大师,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继承和创新发展长沙棕编取得卓越成绩。
核雕制作技艺:
核雕是由橄榄果核细心雕刻而成,在我国历史悠久,有据可查的是明清时期的《核舟记》也曾在中学语文课中有记载。核雕工艺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艺秉承了民间传统文化的风格特征。
马罗成,从事雕刻行业1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核雕传承人罗成核艺创始人,中国工艺品雕刻技师,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理事,荣获长沙文创十大工匠“金手指”传人奖。
作品《八大财神》荣获“中国首届全国核雕大赛”银奖,《九子弥勒》荣获第二届中国核雕大赛铜奖,《五子弥勒》荣获第六届无锡“艺博杯”金奖,《八大财神、八仙祝寿》荣获“中国(青岛)国际佛事文化节金奖”,《八大财神》荣获湖南第六届艺术节三等奖,《八大仙》荣获南岳设计大赛实物类铜奖。
金杵面塑: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捏面人、江米人等,是源于先秦而成型于汉代的中国节日风俗,是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份,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各色面团。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饰布与衣裙,逐渐形成惟妙惟肖的作品。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金杵面塑制作技艺,为长沙市天心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创作风格以四大名著、佛教文化和湖湘文化题材为主。
毛线钩编:
欧氏手工针织工作室,现为“湖南省巾帼巧手创业就业基地”“长沙市民间手工女艺人手工制品示范基地”“保护传承基地”。
欧沛琼,为长沙市天心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及传承人,热衷钩编50余年,被授予“最心灵手巧的女人”“编织状元”“非遗大师”“指尖舞蹈家”“优秀教师”“编制工艺大师”“手工艺术制作师(高级)”等荣誉称号。
风车图
周惠
非遗图片
非遗传承人
原标题:《见证童心与匠心天心阁带你玩转“五一”“赚”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