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率扑街的爱乐之都,值不值得同情真

白癜风诚信为民 http://nb.ifeng.com/a/20180331/6472849_0.shtml

为什么耗费巨大财力、物力、人力的《爱乐之都》收视率很低?甚至跌至各大卫视综艺节目播放指数第九名,各大电视台自办节目第二十名,以及很辣眼睛的0.%?

《爱乐之都》不同于传统音综,它介乎于《演员请就位》与《声入人心》相杂相糅衍生出的一个新综艺形态。它需要大量的舞台转换、现场拾音、舞台调度、音乐音效精准切入、服化道原汁原味等风险极高的操作特点,算得上综艺节目的一次唐吉歌德式探索,或是叫骑士决战大风车。单从演唱、舞台表演、现场实拍三方面判断,欲完成好每个单元的表演,至少需要四名导演的支撑:戏剧导演、音乐导演、舞蹈导演、录像导演。如果奢侈点,就是导演组乘以节目基数,算下来几乎相当于小奥运会开闭幕导演组了。分析到这儿,就剩一个意思了:壮烈的综艺!

《爱乐之都》创意的初衷很高大上,一切为了音乐剧。让音乐剧这种小众歌舞戏剧形式破圈出笼,影响文艺大环境、扎根国际大都会上海,置身于有品质的娱乐市场。看上去很像一次艺术普及与唤醒的启蒙运动,可又交织着孤芳自赏和先知先觉的无奈惆怅。

收视率低,已是不争的事实。

并非没人看,而是锁不住频道啊,尤其对早已习惯了收看那些热热闹闹鸡飞狗跳的不烧脑、美学库存消耗低的“燥”综艺的观众,当听到旁白、看到暗调子为主的场景一出现,基本上就放弃了。为什么?累,看着累。有点小资情调的观众都觉得,舞台剧当然该去剧院欣赏更适合、更专业,在电视里观看总差那么一点意思;而且用电视综艺剧本套路出来的音乐剧片段,怎么看都像是一段粗糙感较强的MV,前后不搭还节奏断裂,就是被电视玩坏了的音乐剧,丧失了舞台情境感、戏剧感、现场感、真实感,所以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给予音乐剧鼎力支持。可回到现实,依照综艺收视习惯去看《爱乐之都》——不好意思,只有转频道了。

通过两期节目的收看,我们来归纳归纳普通观众和音乐剧迷观看《爱乐之都》的不同体验吧。

音乐剧小白:

1、看到听到的都是似曾相识又很陌生的片段、选段;应该是在别的文学艺术作品中走马观花过,又不愿确认。

2、一帮像歌手又像舞蹈演员还像话剧演员的人,在不停地输出大批量外国的音乐剧作品,看得很无感、又像是很高雅,可又搞不清高雅在哪里?但选手、评委们看上去都很自嗨,甚至还动不动就发出令人钦佩的生死誓言,不明觉厉;

3、目前出现的四个评委让观众gat不到出没的意图,小柯、黄舒骏、张雨绮和音乐剧有什么关系?要弄清楚就需要牺牲大块时间恶补这三位的背景资料,又没那么大的吸引力啊!很难,很牵强;而阿云嘎,除去帅的飞起,就不清楚他和音乐剧有多大的逆缘,是欠了音乐剧很大的债吗?非要扛起大旗走一步退两步地呐喊、冲锋。别忘了,他可是在烫手的综艺咖、晚会咖啊。好不容易走出音乐剧的圈圈,怎么又想回去了?

4、上海的属地优越感太强,让沪外人看了滋味杂陈。如果音乐剧真是有品、有格调、有姿态的审美专利,莫非沪外地区就都成了下里巴人?真若这样,那就自己玩吧;

5、欣赏的点找不准。哇,想不到这几个女生不仅能唱还能一字马;甭管发音准不准确,毕竟他们是在用“拼音法语”“拼音意大利语”“拼音英语”在演唱啊,很像西洋歌剧的美声男女们,太牛了;虽然不如嘎子哥、大龙那么帅,但装酷的赶脚还是靠谱的,愁的是怎么才能记住这些新人的名字啊?到底该看什么呢?有点烧脑。

6、谁能告诉我们,音乐剧到底是剧情重要还是唱歌重要?或是肢体表现亦或是逼格重要?《洪湖赤卫队》《刘三姐》《三笑》(香港的)那些老戏算不算音乐剧啊?怎么区分?开心麻花演的“我的老家,就住在这个屯”是不是也算音乐剧啊?

7、谁能站出来,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地告诉我们这一切?番茄台、嘎子哥,或是那三个坐在评委席的大咖,都出来走两步。不然,我们可真转频道了!

音乐剧剧迷们:

1、既然要展示经典片段、选段就该像歌剧咏叹调一样,独立完整、严肃认真地表演才恰当,绝不该像现在这样为了迎合综艺迷们,采取电视录播的方式表现,发力不均、不伦不类、四不像,还垫音修音,这算哪门子音乐剧啊?

2、角色塑造都很苍白,没血没肉,看着像艺考,都没有灵魂,彻头彻尾地处于被动;严重质疑几位评委,到底想干嘛,两期节目给出的4A依据是什么?有标准吗?搞不清楚。

3、《演员请就位》《导演请指教》《演员的诞生》等节目,搬出来的评委都是真正的业内专家,《爱乐之都》请来的都是什么咖位的砖家?完全是一种为综艺而综艺,把音乐剧转成音综、转成竞技真人秀的低俗表现,非常不专业地拉胯玩闹。

4、节目宗旨是造星还是普及、是强化个人魅力还是呈现音乐剧魅力?看不明朗啊,两下拉扯,能量消耗殆尽,最终就会走向被漠视、被重新边缘化的囧地。

当然了,一千个观众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上述的归纳不能一概而论也不想以偏概全,更多的观感体会依然会在第三期第四期等无限地发酵中,可结果是相同的,收视率呈断崖式扑街,很难挽回。

看到那些从业20年上下的选手,泪珠滚落,矢志不渝,我是真不落忍啊。

本小编的直感:

1、不是音乐剧这种舶来品水土不服,而是振兴繁荣的时机不当,只是玩早了点。

就像许多冬奥项目,从来没有群众基础,我们参与进来就是为了参与,这是鲜明的态度,谁敢说,通过时间的隐忍与厚积薄发未来不属于我们?这需要慢慢来,甚至要牺牲掉两三代人,去做垫脚石、铺路石。不可能被当下几名《声入人心》崭露头角的明星效应造成错觉,以为中国大陆音乐剧即将花团锦簇,这只能带来揠苗助长的后遗症,乃至葬送掉音乐剧的未来。

2、创作氛围、创作基础、创作人才、创作激励都还不够,远远不够。音乐剧是戏剧与音乐、舞蹈相结合的综合艺术门类,戏剧创作、音乐创作、舞蹈创作必须合三为一,不可切割各自为政。试问,这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啊?大才啊!绝对的大才!复合型的大才!多难的挖掘与培养?!再继续搞拿来主义,或是花开数朵各表一枝,无法形成合力,那么音乐剧的基础就永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3、精神可嘉,需要现在这一批音乐剧人奋勇拼搏,放低姿态,砥砺前行。切记,不可拿德云社的绝处逢生来激励自己,因为他们玩的是传统、是有着雄厚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就像挖井一样,一锹下去水就能汩汩而出;而音乐剧不同,终归是西学东渐的舶来品,还没有完全本土化、与中国文艺事业相融合,这个井挖起来会很深,不到一定深度很难见到甘甜凛冽的井水,需要做太多的准备与努力,接下来理顺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

祝一路顺畅!

不为别的,就为《爱乐之都》的这份执着与惨烈,我会追看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738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