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正邵永丰麻饼一手绝活飞饼舞银光

北京的最好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4658077.html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李蔚通讯员杨晴雁

匠人:徐成正,男,年出生于衢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邵永丰”麻饼制作技艺传承人。

匠作:“邵永丰”麻饼

制作材料:黑芝麻、核桃仁、花生仁、绿丝(取自青瓜)、橙皮、面粉等。

创作工序:和粉、皮分团、包馅、圆饼、上麻等。

电影《妖猫传》里,白居易带着空海和尚,把长安城里里外外逛了个遍,算得上是个“长安通”了。

而在历史上,白居易16岁就到长安,44岁起才开始到外地当地方官,长居京城多年,难怪连京城的特色小吃胡麻饼也会自己做,还得意洋洋地给老友杨敬之(时任万州刺史)寄几个过去尝尝,问一声“我做的饼比起长安辅兴坊那家如何?”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唐·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

胡麻饼这种吃食,其实一直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它以张骞出使西域引进的胡麻(芝麻)和胡仁(核桃仁)为原料制作,所以唤作“胡麻饼”。

这种饼自汉至唐都很风行。那么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食品呢?

据《释名释饮食》,它的形状很像龟鳖之类的甲壳,饼皮上沾有芝麻。而从白居易的诗来看,这种饼应该是用炉子烤出来的,而且很酥脆。

在衢州,就有一种饼,不仅唤作“胡麻饼”,而且也符合文献里的记载。

它的内馅以黑芝麻、核桃仁、瓜、果仁料配置,饼外用脱皮过的白芝麻仁双面上麻,再以白炭吊烤炉上下炭火烘烤,呈红心白沿边状;饼外酥脆,内里绵香。

这个胡麻饼,几乎渗透到衢州当地人所有的社交和文化活动中,赏月、婚娶、祭祀、庆寿、上梁,各种场合都少不了它的身影,而且大家都会认准一家老字号买,就是“邵永丰”。

徐成正,衢州邵永丰成正食品厂董事长、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邵永丰第四代传承人,在他的坚持下,百年历史的“邵永丰”成为至今历久弥香的老字号。

说起来,“邵永丰”这个招牌,创始于清代光绪年间,当时麻饼师傅邵芳恭独创的“炭炉吊烤”工艺堪称一绝。经过此道工艺制作的麻饼,口感好,而且风味独特,一经面世就广受衢州老百姓欢迎。

但彼时,还未有“邵永丰”。直到年深冬,白茫茫的大雪覆盖了街面,可入了夜还有许多人来到邵芳恭店里买麻饼。第二日,邵芳恭便挂出“邵永丰”的招牌,都说瑞雪兆丰年,“邵永丰”既是希望自家麻饼生意兴荣,也寓意吃了麻饼能获得丰收。

算起来,徐成正已经是邵永丰的第四代传人。初中毕业后,19岁的他进了衢州饮食服务公司,从学徒做起,学习制作“胡麻饼”的整套过程。

当时,师傅给到他的都是有百年历史的制作工具老物件:称杆吊烤炉一副、和馅缸和调皮缸、千斤缸,还有石磨、石臼、风车、抽板、竹编、米筛、擀栌、压棰等等。

学艺六年,他才完全掌握了整套麻饼从配方、配料到技巧的整个技艺过程。

麻饼制作过程中,最好看的就是上麻这个环节,也最难,全靠瞬间的技巧。上麻时,无须手工摆放,簸箕中30只麻饼在饼师手中一圈一圈地旋转时,会自然按四、五、六,六、五、四的规律排列,形成一个不等边六角形。

30只小饼经过正面磨上芝麻后,又整体腾空而起,在空中翻个身回落到簸箕中,上另一面饼的芝麻。

这银光飞舞表演杂技般的技巧全凭灵气悟性。要知道,37只饼加簸箕的重量达5斤左右,徐成正一天要翻次余次,手臂不知道有多酸胀疼痛,手上不知道起过多少血泡,如今这双手掌,已是钉满了老茧、肉钉。

年10月企业改制,早已掌握传统制饼技艺二十年的徐成正保下了这块招牌,注册商标,召回部分老员工,继续传承内涵丰富的邵永丰麻饼文化。

如今,邵永丰麻饼走出国门,远销海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91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