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有公园,但我们有田园;我们没有博物馆,但我们有大自然,我们用乡土资源培育现代乡村少年,让走出去的孩子有怀念家乡的乡愁,让留下来的孩子有建设家乡的情怀。”7月21日,万州区高升学校校长王传权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万州区高升学校位于万州城郊,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约有学生人,其中留守儿童占比达88%,如何将乡村孩子教育好是王传权一直思考的问题。
学校地处乡村,何不因地制宜,利用乡村资源,打造乡土课程,培养学生对本乡本土的情感?说干就干,去年3月,万州区高升学校在校旁租用22亩土地,建成乡村教育实践基地,从幼儿园到初中,15个教学班各分到大约1亩的种植区,利用每周二、周五下午的课后延时课程开展农耕劳动,栽种瓜果蔬菜,每班还有4名家长担任农艺指导师提供管理与指导。
番茄、辣椒、土豆、黄瓜、茄子、四季豆……在老师、家长的带领下,学生们积极参与到选种、播种、除草、施肥、收获等环节中,通过一年多的耕耘,学生们一共收获了20多种蔬菜。为了培养学生的财商,高升学校还在农贸市场开辟了农产品交易区,学生可出售自己收获的果蔬。获得的资金作为班集体开支,或是购买农资投入再生产。
“光会种菜还不行,还得会做菜。”王传权介绍,学校还开办了开心小厨房课程体系,每周星期三上午,安排一个班学生学习手工制作豆腐,分工协作完成磨浆、打摇架、磨石膏、烧浆、点豆腐、成型等步骤,中午学生喝豆花,下午带一块豆腐回家;每周星期四上午,安排一个班学生学习美食制作,由万县面馆、万州烤鱼、万州格格等当地特色美食师傅到校现场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制作成品作为学生午餐。引导学生通过饮食,感受地方风味,爱上舌尖上的万州。
与此同时,高升学校还在校内建设了一座农耕文化馆,让学生了解农耕文化的变迁。文化馆分为传统农具展和现代农业展,分别展示由村民和家长无偿捐赠的各种传统农具,包括耙锄、铁犁、风车、蓑衣、竹匾等实物;以及滴灌系统、沙漠绿化、现代机械、新型生态养殖等的图片资料展示,由学生互相担任展览解说员,讲解农业知识。
“办好乡村教育,既是乡村孩子与他们家庭的希望,也是乡村的希望。”王传权表示,目前高升学校正在计划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科技元素,让孩子们在体验传统农业之余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培养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
主编:匡丽娜
审核:刘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