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留住即将丢失的传统纺织技艺

云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m.39.net/news/a_9118206.html

请留住即将丢失的传统纺织技艺

张万强/文/图

纺花织布,作为过去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手工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纺织技术越来越高,而被人们所逐渐的遗弃和淡忘。

中国传统的手工纺织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年以前,就能织造出麻布和丝绸。到商周时代,丝绸或麻布已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广泛流通;汉唐时期,大量的精美丝织品通过陆路、海路等销往世界,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从我国手工纺织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传统手工纺织是一个极其庞大、程序复杂、严格精细的系统工程,耗时费力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我国自从有了棉花种植便有了棉布织品的出现。但棉织品的产生绝非一句话的事情。他经历了棉花采摘,棉花弹纺,棉线制作、漂染,机械加工等严格的编织工序才能完成。

看过豫剧花木兰表演的人都知道,里边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唱腔。”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去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你要不相信就往身上看,穿得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都是他们连哪……”

透过这一唱段使我们更加了解到了古代妇女操家持业搞纺织的艰辛和不易。更加明白了妇女在家庭纺织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我的印象当中,五六十年代村里的姑娘、媳妇多半是在纺花车里、织布机上度过的。

五六十年代的人,不像现在穿着的都是机制产品,式样多、新颖时尚。而是仍然以粗布衫粗布衣为主,所有的布料鞋袜都是靠女同志一针一线去制作去缝制的。那时候的女同志,农活之余打牌侃大山消磨时光的很少,多半是坐在一起从事纳鞋底、做鞋垫、锥鞋帮,缝补衣服的活儿。

过去农村男女讨对象时,首先打听的是这个姑娘会不会织布、纺花、做针线、搞家务。我五婶给我介绍老婆时跟我母亲说的就是,这闺女文化不行,但人长得俊没褒贬,针线活是一把好手,安机织布纺花样样在行,茶饭不用考虑,蒸包子、烙油馍,做饭炒菜都能应付。

五婶的这些话正好字字句句都说进了母亲的心窝里,不过这也是当时条件下男女讨对象的主要条件,于是很快母亲就答应了这桩婚事。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农村姑娘们出嫁,看得都是娘家陪嫁了多少,比的是谁家的铺盖被褥、单子数量。其实这些东西大家心里清楚,都是鼻子流到嘴里,东西还是婆家出的,无非是经过女方的加工制成罢啦。

至今令老婆引以为豪的是,她出嫁时陪送的10床被子,6床褥子,40多个不同色泽,样式新颖的床单。因为当时我的老岳父非常勤俭,在长虫山开垦了很多小片荒地,种植收获了不少棉花。于是给老婆的纺织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在我看来,这些床单不仅记录的是老婆的心灵手巧,更记录的是她的一腔热血和真挚感情。这些物件在后来的生活中确实发挥出了它应有的作用。

八十年代初,女方的彩礼还很简单,除了最基本的胭脂粉、香皂、雪花膏、花布手绢等东西之外,最贵重的无非就是几捆机制毛线,一定数量的棉花。彩礼钱也是寥寥无几,超不过五十到一百元。

我们村那一年听说谁家的姑娘收了男方元的彩礼钱,结果闹得满城风雨,成了全公社买卖婚姻批判的典型。

手工纺织程序非常严格和复杂,小时候母亲安过几次机,看得多啦便对此有所了解。因为我们老家地处豫西农村,它基本上代表了这一带的纺织工艺。

总结这项技术,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即,采摘分拣弹轧阶段、纺线浆染经络等阶段、织布加工制成阶段。整个纺织需要经过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近80道工序。

这些做工技术所有工序全部采用的是手工。工具包括脱棉器、弹棉器、纺车、绞车、钎经、脚踏织布车等。

第一个阶段采摘分拣弹轧里包含了棉花采摘后通过阳光晾晒分拣出残次品,然后送轧花厂将花籽压出,经弹花机加工成棉花团。

第二阶段,就是防线浆染经络等加工过程。首先用高粱笛杆搓制成花捻,再用木制纺花车一把把的拉线成穗(锭)。纺花也需要功夫和技巧,初学的不仅线拉不匀,线头也接续不好,反之成手就不一样不仅纺得快拉线均匀,接续好,效率也高。

再进一步就是框线,是把线穗的线经过纺车转绕到框上制成线拐,也叫框线。框线成功后,接着可根据自身需要用各种色泽的颜料把线染制成自己理想的颜色,叫五花线。

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为了增加线的强度韧性质感,开始对线进行加工浆制,浆制就是把烙成的白面饼馍搅成糊状,把线经侵泡后反复揉搓,直到融为一体进行晾晒加工,这叫浆线。浆线浆的把握也非常关键,面糊过稠,经线就脆,易断线;面糊过稀,经线就松,也易断线。浆线结束便是络线,络线就是把浆过的线套在风车上再转绕到木制的籰上也叫络线。

纺织中难度较大的就是经线,经线是将籰线通过经圈把线收拢到一起,开始经线,过去的纺织多以安置粗布单子为主,经线前需要设计好布面宽窄,设计花样,计算准每个色泽的线头数量。

经线是按设定尺寸进行的,一般织布涉及线头都在至个,经线需要在干净卫生而且平整的地面进行,两头放置经排,其结构为木板和钉子组成。每一头安排一个人去接线挂线,中间有人来回跑动将棉线拉直成经,也叫跑经。

老婆未结婚前在这方面比较擅长,牙打数算的非常快、飞常准,凡是在经线时线头算不准的,只要他在场,就会迎刃而解。

经线之后就是引线,引线之前首先得往住里一根根的钎线头,钎线得一边一人,这边投那边接,直到把所有的线头理顺穿进去打结,这些工作做好啦,才能开始引线。

引线一头得用两根板凳撅屁股对立固定,把织布机用的升子放在上边卷线,后边楔桩子系拉绳把板凳给固定死不活动,以保证引线时所有的线平整不松弛。引线需要留足中间的线距,否则,不容易梳理开中间的疙瘩。引线另一端需要摆放一条板凳,用毡把线卷住,把线团固定好,上边用扁担压住绑定,既不松又不紧,一头卷一头能送。

引线期间得一边一人用竹签或头簪子把所有线捋直捋顺,不绞缠,待拨均匀后卷在织布机的升子上,这套程序做下来至少也得需要3个人来完成。引线后就是掏头爽住了机,只有把这些前期工作做好了才能上织布机织布。

第三阶段就是熟练掌握织机操作程序进行加工制成。这期间,织布更是个体力和技术活,需要手脚搭配,上下联动,脚踏织布车是通过脚踏、手推、抛梭一系列动作,将棉线纺织成布。没有学过没有干过的人还真干不好。如果熟练的话不仅织起来轻松自如。而且织布机织布的声音也非常悦耳动听,有节奏感,此时,更容易使大家联想到,当年花木兰那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美丽画面。

传统纺织中,也充斥着大量的技术,真正的高手,织出的布,不仅密实、紧凑、平展少瑕疵,而且效率也高。手头快集中时间的话一天就能织上半个布。一般10斤一捆的线可织五个布左右。

粗布真正的沦落是年前后。我记得我小学五年级时穿的第一条细布裤子就是迪卡。穿的第一件上衣就是黑斜纹制服袄片,穿的第一双凉鞋就是塑料透风鞋。这在当时还确实引得了不少人的注意和羡慕,赢得了不少回头率。

年春节前,我狠狠心、咬咬牙,用一冬卖瓦盆赚来的钱,花80元在临汝镇集会上为自己买了件,用细布制作的中山装上衣,但贴身穿的依然是粗布袄片,尽管如此,还是令我高兴了一阵子。

人是衣裳,马是鞍。自那时开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此,新的布料如:迪卡、灯草绒、的确良、腈纶、平绒等许多种类的布品,以雨后春笋之势,开始陆续问世。

八十年代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纺织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到目前为止,已发展丝光棉,涤纶,氨纶,锦纶,丝,麻,雪纺,纱,绸缎等各色各类新品种达百余种。这些新品种并以它轻簿重量小,穿着便利不粘身,弹性好,色泽鲜艳靓丽,做工精细,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加之粗布制作耗时费工成本高,不板正、不鲜亮、弹性差等,而逐渐被人们嫌弃冷落,致使农家纺织工具逐渐被束之高阁,甚至被当做废物遭到无情的处置和抛弃,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近来,在参观民俗村时,竟意外的发现了那些记忆中的纺车、织布机等纺织工具陈列其中,而且安排有专人展示演绎,引得人们驻足围观,着实令人喜出望外,倍感亲切。

这不免使我心生波澜,想了许多,对此,我认为,不管是现代的还是传统的纺织产品,都各有利弊互有圆缺。土布尽管做工复杂程序较多,费工费时,但做出的布着实柔软舒适,具有冬暖夏凉,透气吸汗卫生祛病的特点,直观上有给人一种传统时尚,古朴大方,品位高雅,回归自然的感觉。不是现在还有很多七十年代以前农村生城里工作的人返璞归真,非常怀古粗布单子、粗布鞋吗?

抚今追昔,从我们这些曾经感受过粗布裤子、粗布衣、粗布鞋袜优越感的六十年代的人内心讲,是多么希望有志之士,充分发挥粗布产品的优点,开发出新的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来。使这一具有时代象征的传统手工纺织技术能够得到不断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93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