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让孩子有一双灵巧的手

俗话说,“心灵手巧”。要让孩子有一双巧手,就得让他们动手。常识教学中,动手操作是指幼儿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要求,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幼儿通过操作直接获得知识,同时提高动手能力,促进智力发展。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的:

一、通过做科学小实验来培养孩子

在班里专设一只实验柜,里面放一些专供幼儿做小实验的材料和工具,如磁铁、陀螺、凹凸镜、放大镜、望远镜、指南针、电线、电池、小电珠、弹簧、塑料片、肥皂片、小锤小棒、小锣小鼓、废旧的钟表和惯性玩具、纸、水等等,在活动时,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去做各种简单易行、自己感兴趣的小实验。

如“摩擦生电”、“光的折射”、“沉与浮”、“空气流动产生风”、“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多彩的泡泡”、“光谱陀螺”……在这里孩子们步入了光学、电学、声学、力学的科学王国,他们动手动脑,一遍又一遍尝试,一次又一次探索,获取真知。实验活动也培养了幼儿专注、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自然常识的教学中,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他们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出发,尽量让幼儿有亲自动手操作、直接感知的机会。

如:教幼儿认识水,就让每个幼儿把皮球放进水里,双手用力把皮球往下压,亲自感受一下水的浮力;让幼儿用手捧水、抓水,来感受水的流动;在认识电时,发给每个幼儿一节干电池、一个小电珠、一小段金属丝、塑料绳、毛线、橡皮绳等,让幼儿通过做实验,自己得出“只有金属才能通电”的结论;在认识磁铁时,给每人一小块磁铁,些铁制品和非铁制品,让他们自己去找出磁铁会吸住什么的答案;教幼儿认识温度计,就让幼儿拿着温度计,看它在温水里和不在温水里时水银柱的变化,从而知道温度计的作用。

二、通过小制作活动来培养

为孩子们准备一些废旧物品和自然材料,让幼儿拆拆装装,制作具有一定声、光、电、力等科学原理的玩具。如用纸、竹片、小木棍、线等制作小风车、小风筝来感受风的力量;用马粪纸做传声筒,做回声实验;用鸡蛋壳、乒乓球制作各种滑稽的不倒翁,去寻找不倒翁不倒的道理;用平面镜制作万花筒,引起对光的折射的兴趣;通过给小白兔、猫头鹰、小金鱼安上发亮的“眼睛”而得出结论:干电池凹的一头与凸的一头连在一起,“眼睛”(小电珠)才会发亮。

另外,教幼儿学习制作各种标本。先与幼儿一起采集标本,如蝴蝶、蜻蜓、树叶、贝壳等,将采集到的实物进行分类,再进行加工制作。在制作标本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学习简单的制作标本技能,培养幼儿对制作标本的兴趣。

小制作活动有助于幼儿的科学启蒙,训练幼儿的动手制作能力,在制作过程中也发展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周密性及创造才能,培养了幼儿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意志品质。

三、通过劳动活动来培养

幼儿通过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可以学会正确使用工具,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幼儿的劳动内容包括简单的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照顾自然角、自我服务等。

在劳动中,组织幼儿松土,教幼儿学会使用小铲子、小锄头等劳动工具:学习拣石子、拔杂草;带领小朋友种一些常见的、易于栽培管理的植物,如向日葵、萝卜、丝瓜等。在教师示范下,幼儿学习播种、挂牌做标记。平时经常组织幼儿参加浇水、除草、间苗、松土、剪枝、搭架等劳动,不但使幼儿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而且幼儿的劳动技能也逐渐熟练起来。

利用自然角和动物角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在向阳处专辟一角,放一些适合室内生长的植物和小动物,如吊兰、万年青、海棠:水泡菜心、萝卜:金鱼、小蝌蚪、乌龟、泥鳅、蚕、兔等。采用值日生制度,让幼儿轮流照料,如学会给花浇水,施肥;学会擦桑叶喂蚕宝宝,搭架让蚕吐丝;给金鱼、泥稣换水;拔草、喂兔子;并进行一些辅助性的卫生清理工作。

指导幼儿动手画观察日记,记录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自我服务的能力和习惯,如帮助厨房洗菜、剥豆,自己穿衣、系鞋带、叠被子、洗手帕等。

这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将会使孩子的小手变得更加灵巧,动作变得更加灵活。劳动不仅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幼儿从小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关心集体,爱护动植物的美好品德。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514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