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枣庄滕州市张汪镇,有这样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既是许多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的童年玩具,又是一种民间经典手工艺,曾经连续六届受邀参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它便是张汪竹木玩具。
竹木玩具现如今很少出现在市面上了,若不是近年来国家对非遗项目的扶持与保护,想必它们也早已经消失了。山东枣庄滕州市张汪镇竹木玩具制作技艺已经被列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目前竹木玩具的主要制作地在山东枣庄滕州市张汪镇南陶庄村。
南陶庄村手工制作竹木玩具已有多年历史。南陶庄村地处张汪镇东南角,是张汪镇的一个小村。在古薛国南城墙外。古薛国是“车正”奚仲的封地,商朝时期是东部沿海工商业最繁荣的城池之一。春秋战国时为齐相孟尝君的封地。南陶庄村建村较晚,相传先人是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入。在清乾隆年间,张汪镇南陶庄村民高余友的祖父,从艾湖学来制作喇叭、竹笛子的手艺。后又逐渐发展,使品种多样化。儿童竹木玩具制作简便,用木材、竹子的下脚料经手工制作,制成刀、枪、剑、戟、喇叭、笙、笛、竹龙、风车、燕车等。北京、曲阜的庙会上都有他们的产品。用薄木片模仿着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的形状。然后染色,红红绿绿的,喜庆热闹。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是竹木玩具发展的鼎盛时期,南陶庄村一百多户家家都做竹木玩具,大人小孩都会。当时南陶庄村的竹木玩具销售到全国各地,南到杭州、九江,西到西宁,北到哈尔滨,东到东海边。
子子孙孙在其前辈的言传身教中,做出各种推车、刀、剑、戟等玩具,拿到集市、庙会等热闹的地方售卖,以补贴家用。这些拙朴的木制玩具在十几年前还是让孩子们艳羡的“耍物”,在各种的庙会、山会上兜售,在没有电游、电视、各类塑料电动玩具的日子里,这些来源于民间带着乡土气息的木制玩具组成孩子们最幸福的童年生活、最温暖的儿时记忆。出生在南陶村的孩子,都是从童年起便开始跟着父母学这门手艺,村上几乎家家都会制作竹木玩具,村民们平时务农,闲暇时间便开始忙碌起来。老人小孩都在家里做,凡是手脚便利的人都出去卖,一出去便是几个月,边走边做,边做边卖。一个玩具卖一斤饭钱,一人挣得能抵上五亩地的收入,在那个年代制作竹木玩具也算是个足以养家糊口的不错的生意了。
竹木玩具制作的材料是木头和竹。木类:主要是梧桐木、杨木、柳木等。竹类:鲜竹子、鲜竹竿等。竹木玩具要是按材料分,可分为竹类、木类、竹木混合类。竹类有:小喇叭,小竹龙(俗称旱条子),竹笙、响风车等。木类有: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类。竹木混合类:燕车等。要是按状态分可分为:动、响、静三类。动类的有:小竹龙(旱条子)等。响类的有:小喇叭、竹笙等。静类的有: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类。动响类:燕车、响风车等。
山东枣庄滕州市张汪镇竹木玩具自形成以来,历经南陶庄村民的不断加工创新和发展演变,形成了如下特征:竹木玩具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因制作材料都是竹子木头,对人体无害,全部为儿童的绿色玩具、品种多,有动有静有响,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玩起来方便简易,老幼皆宜。(闵祥炯)
你小时候玩过哪些玩具?如今还有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