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是一件非常私人化的事情,对于电影好坏的评价也是众说不一。
有人认为好电影要炫酷炸裂;
有人觉得剧情好才是真的好;
有人会说大制作才能出精品,
但如果说打动人心的电影肯定是好电影,应该不会有异议。
今天小妹推荐的这部电影,没有大导演、没有大投资、没有名演员,但绝对可以担得起好电影三个字——
走路上学
影片拍摄于十年前,取材于云南怒江国家级贫困县的真人真事。
都知道大山里的孩子上学不容易。
要早起,翻山越岭,才能到达课堂。
可看到影片里,生活在怒江大峡谷的孩子们,每天在湍急的大江上,以幼小的身躯溜索上学时,小妹才知道,竟然有这么不容易。
对当地人来说,溜索是到江对面最便捷的交通工具。
在大江上来去如飞,已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去上学,去卖猪,去赶工。
可对城里人来说,简直不可想象。
城里来的医生叫苦不迭,“我是医生,又不是登山运动员,每次给老乡看病,又是爬山又是涉水,第一次溜索就吓个半死。”
娜香和瓦娃姐弟,就生活在这样既艰辛又危险的环境中。
可正处于不知愁滋味的年龄,他们可丝毫没觉察怒江峡谷的险恶,反而觉得很好玩。
两个人一起劈柴、画画、嬉闹,童年生活美得很。
只有一点,让瓦娃有些苦恼。
姐姐每天都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过江上学,读书、游戏。
可瓦娃除了姐姐,就只有一条狗作伴了。
瓦娃羡慕姐姐,向往着有一天也能和姐姐一样去学校。
可妈妈坚决不允许瓦娃溜索,必须要等在外打工的爸爸回来带着他溜。
其实,聪明伶俐的瓦娃在背地里可没少练习,已经学会了溜索。
他不明白,这么简单的事,为什么非要等爸爸。
妈妈的严厉有她的原因,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当年妈妈在溜索的时候,差点掉进江里,打那以后妈妈再也没有过过江,也不准已到上学年龄的瓦娃过江。
可整天忙碌的妈妈怎么能看住人小鬼大的瓦娃。
经过一番准备后,瓦娃偷偷拿着绳索,溜过江,到了心仪已久的学校。
他看操场上同学们打篮球,隔着窗户偷看姐姐上课,还撞到了刚从深圳来学校实习的聂老师。
这个聂老师和以往支教的老师都不一样。
她刚到学校的第一天就发现,大冷天,学生们却都穿着拖鞋。
她一问校长才知道,这里的孩子都习惯了,家里穷,能有拖鞋穿就不错了。
聂老师决定帮助这些孩子们,一个个给他们量好脚尺码,然后联系自己深圳的朋友集资,给每个孩子买了一双雨鞋和两双袜子。
聂老师背着雨鞋和袜子,一家家送,来到娜香家,给了她一双红色的雨鞋,也认出了趴窗户偷听课的瓦娃。
妈妈这才知道瓦娃竟背着她一个人溜索过江,气急之下,痛打瓦娃,让他认错,并保证再也不去溜索了。
看着姐姐的红雨鞋,瓦娃跟妈妈提条件,只要姐姐把鞋给他,他就不再独自溜索了。
妈妈不答应,可乖巧的娜香说服妈妈,忍痛割爱,把雨鞋给了瓦娃。
瓦娃高兴坏了,一直鞋不离手,就连睡觉都抱着。
第二天一起床,瓦娃像往常一样去送姐姐上学,当然了,还抱着那双好看的雨鞋。
瓦娃看见好多同学都穿着新雨鞋,只有姐姐还拖着凉鞋。
疼爱姐姐的瓦娃,赶紧把姐姐喊了回来,亲自给她穿上新雨鞋。
瓦娃懂事地说到:“学校每个人都穿新鞋子,我姐可不能光着脚,你这双鞋一定是学校里最好看的”。
穿上新鞋的娜香,前后脚摸摸,然后笑着和弟弟说了再见。
一放学,娜香就把鞋脱下来抱着,这是弟弟还给她的,她舍不得穿。
回家路上,娜香去商店帮妈妈买盐,看到一双球鞋,想着买了,弟弟也就有新鞋了。
可问过价钱后,只能把鞋再放回去。
这一幕恰好被聂老师看到,她懂得娜香的心思,就跟老板买下这双鞋,让娜香送给瓦娃。
娜香很感激,迫不及待地想回家给弟弟,球鞋没放好,一溜索,就从背包里掉了出来,娜香转身去捡鞋,却失手从溜索上坠落江中。
瓦娃揣着煮好的鸡蛋,举着做好的风车在江边等姐姐放学,却只等来了姐姐的书包和雨鞋。
姐姐的意外离去,给瓦娃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从此他再也没有开口说过话。
瓦娃每天呆坐在江边,望着远方,回想和姐姐在一起的日子。
只有聂老师注意到瓦娃有心理问题,建议瓦娃去学校,换个环境。
妈妈死活不同意,即使有爸爸带着溜索也不可以。
聂老师于是上门给瓦娃上课,并借机做心理疏导。
原来那么想读书的瓦娃,对聂老师的到来,并没有一丝兴奋。
这个悲伤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呢。
聂老师让瓦娃给她看看他画的画。
瓦娃带老师来到一个房梁前,那上面用粉笔画着怒江上的一座桥,桥上是他和姐姐手牵手,高高兴兴一起上学的情景。
姐姐和他说好的,以后这里桥修好了,就会带着他一起走路上学。
可现在他再也等不到姐姐了。
半年之后,一座爱心铁桥在娜香坠落的地方顺利建成。
瓦娃稚嫩的上脸仍写满悲伤,可他还是在父母、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走到通往学校的桥上。
瓦娃把给姐姐做的风车扔到了奔涌依旧的怒江上,仿佛看到了姐姐,要牵着他一起走路上学了。
看完影片,小妹已哭成泪人。
一个简单的故事,却不停地戳人泪点。
这是只有万制作成本的影片,导演不是专业电影人,演员大部分也是云南当地的业余演员。
可它却获得当年的华表奖、金鸡奖等重要奖项,豆瓣评分8.1。
这部影片看似儿童片,却适合所有成年人看。
电影既深入触探了现实困境,又传递了希望和爱,感染和启发了观众。
如此淳朴真挚的作品,在当今喧哗嘈杂的电影市场很少见了。
什么是诚意之作,不是主创们自我宣传的口号,而是影片里至纯至真的情感流露。
观众们的眼睛是雪亮的,感受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