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前的风云与爱

她小时候一直生活在北纬31度到32度之间,终年享受着亚热带季风的气候。春夏刮东南风为主,秋冬刮西北风为主。

春天脱去棉袄穿上薄毛衣,再到立夏捡起一件白衬衫配上一条格子背带裙,在那个小村庄里一直生活着那样一个短发的小姑娘。

她无忧无虑,8岁拥有自己的小自行车,每天骑车上学,但每逢风雨交加的日子,父母还是会穿上雨披接送的;9岁拥有自己的石英手表,解决了老师在黑板上讲时钟问题总听不明白的问题;10岁拥有一个硕大的卡车轮胎,整个暑假的中午就是飘在水里的,被当成男孩放养,结果学会了游泳;12岁拥有自己的单放机学英语。单放机坏了,充不进电,她那晚哭了。第二天父母从市里给她买回一组可以卡拉OK的大音响。她既可以学英语也可以唱歌还可以听收音机。作为父母在生活条件并不富裕时他们应该在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她的学习生活需求吧。

那个年代,乡间小路都是泥的或砖头的,一脚踩个水坑或是一块“噗呲砖头”是家常便饭,所以她有各种尺码的雨鞋——圆圆的头、尖尖的头。

小时候的她喜欢抬头看白天的云、晚上的星空、清晰的银河、听蝉鸣、听织布娘娘的叫声、在独木桥边捉萤火虫。没有网络、少有电视,对台风的报道也很少,不过台风前,她会从大人口里知道台风要来了,然后她发现,天上的云跑得好快啊,这个云在当地叫做“跑纱云”,也许是跑得太快了,她经常追不上云变化的节奏,萧红写过“火烧云”,那变化多端的云、那奔腾到海的云、那富有灵气的云。少了被火烧过的感觉,没有晚霞的照耀,多了一抹白灰色。云被风吹,带来了清凉,傻傻的她不知道这凉爽是风给的还是云给的,所以她爱上了风也爱上了云。

有风的日子,雨还没到,她会想要一个风车,童年不能没有风车对不对?夏秋的时候芦苇还是青色的,奶奶掰回一根带叶的芦苇,撕下芦苇叶,用其中肥壮的一页撕成若干小条,然后用肉乎乎胖嘟嘟的手熟练的编织起来,她看着奶奶慈祥的神情,不一会中间圆圆,再留几条可爱尾巴围绕圆心的小东西做好了。然后把芦苇的尖尖头穿过那个圆心,轻轻打一个结,小小的风车就完成了。小姑娘还是有一点贪心,一个风车怎么够呢,她还要父亲给她找大一点的纸,做一个大风车,用杨钉子订在粗芦苇上,这样两个不同风格的风车在台风前就完成了,她拿着这个在风中欢舞,拿着那个在路上狂奔。和风车一起狂奔感受着风的力量追着云的速度。那时应该有一台单反记录下那个孩子红彤彤的脸,在风中的模样,那一定也是一种对自然的感动。

雨快要来了,啊!已经来了,她还要看风车在台风中的样子,父亲舍不得她出去淋雨,拿着风车冲出去,插到门口可见又不挡风的菜地里。她的风车在狂风中转动,她欢呼,虽然没多久风车就被淋湿了,也吹倒了,但是她快乐,她满足于她获得的所有爱和感受到的自然的力量。

小时候的她会做风车,长大了回忆起来,好像已经忘却风车怎么做了。

用第三人称而不用第一人称写下这篇短短的散文,希望她永远快乐!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733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